
很多人知道現在的抽水式馬桶是外國人發明,便以為馬桶這個詞也同樣隨此發明傳入的外來詞。NO NO NO,馬桶可是實打實的中文詞彙,但明明馬桶既不是為馬而造,外型亦不盡相似,怎麼就叫「馬」呢?不叫虎不叫驢?原來還真的曾經叫「虎」。
早期馬桶被叫作「溲器」,溲即大小便,簡單明確,就是用來大小便的器具。《韓非子.喻老》中提及過:「(智伯)軍敗晉陽,身死高梁之東,遂卒被分,漆其首以為溲器。」記述智伯軍隊於晉陽戰敗,死在高梁東邊,封地被瓜分,其頭顱亦被塗上漆油製成便盆(一說為飲器)。為甚麼要提及這一個故事呢?因為在古代很多人會把頭顱作為戰利品,甚至製成杯子或便器,老虎和便器的關係便可能與此習俗相關。
《西京雜記卷五》記:「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西漢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射殺老虎後,割下老虎的頭當成枕頭,並命人鑄出虎形便器,表示對老虎的蔑視,後來因為這個典故,便器又被叫作「虎子」了。然而這亦只為其中一種較常見的說法,未必足信。因李廣以前,早在東周時期已可見虎型尿壺,但由此亦可以推斷「虎子」或源自其虎型。
到了唐朝,因為古代有避諱的習慣,會避免使用皇室或聖賢的名字,甚至同音也不可以,而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為李虎,怎麼可以讓皇帝祖父的名字出現在與糞尿有關的物件上!?因而改為「獸子」或「馬子」(民間常把妻子、女朋友稱為「馬子」,就有把女性視為男性便器的貶義)。
後又因其外型為帶蓋的圓桶,宋代時便開始稱之「馬桶」了。
不過另有一說,認為男用便器為「虎子」,女用便器為「馬子」,未必因避諱而來,附以備考。
分享文字冷知識,純粹個人製作,請多多支持支持💩!另有IG:etymology_hk
必備頭盔:詞語起源歷史悠久,難以準確追溯,大多沒有統一說法,甚至幾種來源,以上說法僅供參考。
13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SnTDLCm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