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朱諾,今天想談談仿翻譯文風也就是歐風寫作。
我想大家應該蠻熟悉翻譯腔的,一些比較浮誇的例子像是:喔!親愛的夥計,你知道嗎……,或是天啊!我的上帝,這真是……etc. 余光中認為翻譯腔是在兩個語文中間轉換,對外語不夠熟悉也對母語使用不夠純熟而產生的口癖與現象,是貶義而應該避免。舉例來說,family members 常被翻譯成家庭成員,但中文明明就有家人這個字。
然而,對我來說,翻譯腔就是文字西化。和中文不同,英語中因為有許多片語和子句的存在,一個句子往往被拉的很長。再者,歐風的另一大重點及metaphor (隱喻)。去啃啃原文小說,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常見技巧,文章中常見大量譬喻,讓敘述看上去更生動。歐風的描寫趨向細膩,你在閱讀的時候彷彿能看見圖像清晰,搭配優美的文字便是它的美妙之處。
有一群人,像我就是非常明顯的歐風擁護者。某些人看了不禁直搖頭,認為好好的中國人(沒有政治色彩)用自己的母語用的陰陽怪氣,明明是自創小說卻搞的像在翻譯外文作品,呸!不入流。
這種話我聽了無數變,每次都想:老娘就是喜歡啊!咋地?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索一下當中的深意。
仿翻譯,華人筆下的歐風小說為什麼讓人萌生了違和感?我們是不是只模仿了形式,而忽略了其中的精髓。
很多時候,包括我,在寫的時候都只留意了用詞、文句結構,最終要的一塊-價值觀和思想卻不到位。試想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在沒有任何交待和特殊背景的前提下,思想竟然和遙遠的東方國家完全同步,這豈不詭異?
然而,要避免一個有著西方殼、東方芯的歐風小說並不容易,除了作者自身要有自覺還必須對文化足夠了解。不僅是文化,還有編劇結構、西方的創意,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注意的。
至於有些人認為習得了西方的精華後該在文句上回歸東方?我只想說,啊哈!我就說喜歡、仿、翻、譯!
好啦!這篇就是一個不專業解讀,立場偏頗。感謝你們看完我的murmur, 歡迎大家留言說說自己的想法。我是朱諾,下回見啦!
19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9jZeNhf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