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皇權移轉 繼承皇統
元勰率領少數親近侍衛馬不停蹄直奔洛陽,向皇城守門人道:「彭城王要見殿中尚書于烈!」,不久,已過花甲鬢鬚蒼白的于烈,雄赳赳氣昂昂走向元勰,拱手作揖道:「彭城王殿下,如此匆忙趕回洛陽,有何貴事指教呢?」
元勰與于烈走到隱密處道:「陛下於谷塘原駕崩,依遺詔請您協助張儒與元嵩護送皇太子至魯陽登基,元詳與白整賜死馮皇后,您務必要守好空虛的洛陽。」
于烈驚訝道:「殿下請放心,老臣絕不辜負皇命,一定守好洛陽,也絕不外洩國喪,一如往常守衛皇城。另外,吏部尚書宋弁比大行皇帝幾日前剛病逝。」
元勰驚異嘆氣道:「真是屋陋偏逢連夜雨呀!陪我去東宮覲見皇太子殿下。」
---------------
元恪見到元勰道:「六叔,我每日唸誦佛經為父皇消災祈福,父皇龍體安康嗎?」
元勰下跪哭泣道:「陛下在谷塘原駕崩,臣依遺詔請皇太子至魯陽登基即位。」
元恪涕泣道:「我要馬上赴魯陽與先父皇見面。」
東宮太保陳寅道:「太子殿下,老臣認為至魯陽登基即位,違背常情,事有蹊蹺,為何不在洛陽登基呢?」
元勰道:「先皇憂心洛陽發生流血兵變,另立新帝,奉遺詔請皇太子至魯陽登基,可保護皇太子順利登基。」
陳寅道:「彭城王總攬六軍大權,天下莫敵,您隨時可即位稱帝呀!」
元勰道:「我若有異心,可隨時即位稱帝,何須冒死回洛陽請皇太子至魯陽登基呢?」
于烈道:「臣奉先皇之命鎮守洛陽,知京師盈虛。其實洛陽僅有少數的禁軍守衛,六軍全徵調南伐,北方六鎮軍隊不滿漢化各懷鬼胎,皇太子若在洛陽登基太危險了。」
元勰道:「若外戚勢力的龍城派與北方部落的雁臣勾結,另立新帝奪權,恐在洛陽發生兵變。」
元恪含淚道:「六叔是先父皇最信任的六弟,身兼太子太傅,我相信六叔,依遺詔至魯陽。」
元勰鬆了一口氣道:「元嵩會保護皇太子殿下的安危!六叔先至魯陽籌辦國喪。」
當元宏靈柩抵達魯陽時,在洛陽的白整手捧盤子,放一條白綾與一壺鴆酒,跟隨在北海王元詳身後,來到被關押在東房的馮月華,元詳一腳踹開大門,大搖大擺一面走一面道:「賤女人死期到了,本王奉皇上詔令來賜死妳,自我了斷一生的罪孽吧!我聽說用白綾上吊自縊比較不痛苦,飲鴆酒自盡,腹部劇烈疼痛,死得難看,二擇一自盡吧!」
馮月華躱到牆角道:「本宮兩者都不要,皇上一直很愛我,陛下絕不會對我如此無情無義,是北海王、咸陽王想害死我!」
元詳踢翻桌子大聲道:「蕩婦!給皇上戴綠帽,丟盡皇家顏面,妳被千刀萬剮死不足惜,皇上仁慈讓妳選擇自盡方式,妳自己看著辦吧!」
馮月華怒道:「皇上豈會有這樣的詔令,是諸位王爺想要謀殺我啊!我是大魏皇后,是北海王的皇嫂,容不得你們胡作非為。」,她一面跑一面大聲呼叫,抵死不肯自盡。
元詳不屑看著她道:「大魏皇后,我呸!我的皇嫂,我呸!蕩婦死活都不願自盡的話,本王就幫妳決定了,飲鴆酒。」,白整無奈只好強押她的嘴巴灌下鴆酒,她不停在地上打滾,頭髮凌亂,衣衫不整,最後劇毒發作身亡。
元詳在洛陽城南與元禧相遇道:「二哥!我依遺詔將那位賤女人賜死了!」
元禧道:「假如沒有遺詔,我們兄弟也會將這個賤女人殺之永除後患,豈可讓失德的淫蕩婦人臨朝稱制,宰執天下,殺我輩呀!」,兩人相視而笑。
元勰非常悲痛回到魯陽郡,仍打起精神與元澄籌備國喪,元澄道:「奇怪!咸陽王元禧率兵一直在魯陽郡外,遲遲不肯進城。」
元勰道:「咸陽王與東宮官屬都不信任我,懷疑掌握六軍大權的我生變,要自立為帝,私下對我防衛懼怕,我出城去會見二哥。」
元澄道:「彭城王握有極大軍權,大家難免心生疑慮,只要『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誠心誠意把國喪辦好,路遙只馬力,日舊見人心。」
元勰點頭走出城門外,元禧諷刺道:「六弟!此次任務你不但辛勤勞苦,也危險至極。」
元勰心懷怨恨回應道:「二哥比我年長,見識比我高,當然知道此次任務非常危險,我好像手握毒蛇騎在虎背上,除了被人誤解以外,並不覺得艱難。」
元禧道:「你是在怪我來的太晚了嗎?」,元勰不願再多講,轉身回到元宏靈柩跪拜。
元恪在東宮太保陳寅的陪伴下來到魯陽,剛開始也不願進魯陽,經過元勰誠懇安排禮數周到,終於卸下心防進入魯陽城內,元恪來到元宏的靈柩前,涕泣流淚三跪九拜,元勰下跪呈上數紙遺詔予元恪道:「大魏皇帝元宏駕崩,由皇太子元恪登基即位,大赦天下,遵奉大行皇帝遺詔,令侍中、咸陽王元禧為太尉;侍中、護軍將軍、北海王詳為司空;鎮南將軍、豫州刺史王肅為尚書令;鎮南大將軍、廣陽王元嘉為尚書左僕射;尚書宋弁為吏部尚書;任城王元澄為尚書右僕射等六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國政。」
元澄驚訝低聲向元勰道:「顧命大臣為何獨缺彭城王爺呢?而且王肅是南朝降人竟然比我官職還高,令我很不服氣。自古以來,國內有二貴主政內亂不斷,何況現在朝廷六貴相處,勢必互相爭權奪利,內亂將至啊!」
元勰道:「吏部尚書宋弁幾日前病逝,現在五人輔政,權利互相制衡,我想這是大行皇帝最後最好的安排吧!」,昭告天下國喪,文武百官依漢禮服喪。
元恪迎靈柩回洛陽,在太極殿召開國喪朝議,元勰拱手作揖道:「依據諡號法則,協時肇享曰『孝』,五宗安之曰『孝』,道德博聞曰『文』,經緯天地曰『文』,大行皇帝對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祭,必身親禮拜,博學多聞,文教昌明,居功厥偉,名實相符,宜上尊號『孝文皇帝』,廟號為『高祖』,葬於長陵。」
元恪道:「諡號『孝文』兩字正含蓋先父皇一生功績,十分恰當。朕追封生母高照容為文昭皇后,配饗孝文帝,並增修其舊墓,號為終寧陵,派五百人守墓。馮月華死前犯大過被幽禁,諡號為貶抑之詞『幽』,依皇后禮節將幽皇后葬於長陵塋內,幽禁在地宮之配室。」
元詳道:「幽皇后陪葬於長陵墳墓內,真是便宜了她。」
元恪道:「朕要在伊闕石窟為先父皇孝文帝,營建一尊真容佛造像,壁畫雕刻漢式帝后禮佛圖,留下曠世瑰寶,供後世景仰。」
元澄道:「陛下不愧是個孝子。」
公元四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元宏葬於洛陽的長陵,採漢式喪禮場面非常盛大,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無不哀慟弔唁,元丕、馮日華、王遇都前來祭拜,七十八歲的元丕流淚道:「盡管我和孝文帝在胡化、漢化的線路不同,但仍肯定大行皇帝是千古難得好皇帝,漢化革新為多數人蒙其利,帶領五胡民族進入嶄新的里程碑,『孝文漢化』在華夏歷史上必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元恪久未見到馮日華道:「朕將來想在皇城外建一座瑤光寺,請練行尼當住持。」
馮日華感慨道:「謝謝陛下恩賜!物盛必衰,天地之常理,馮家富貴盛極一時,終必衰敗。自古以來,人們拼命去爭去搶,希望自己擁有越來越多,在爭搶過程中,害怕自己被算計落得一敗塗地,活在猜忌與不安中,讓自己活得非常累。到最後,所有繁華歸於平靜,所有落葉歸於大地,所有浮華隨風消散,其實人生在世,只管努力不去爭搶,踏實做好每件事,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一切隨緣!不忮不求!」
元恪點點頭又向王遇道:「孝文皇帝與文昭皇后的陵墓由你來負責營造。」
王遇長嘆道:「我因毀謗幽皇后遭誤解被免官,現在要為孝文帝營建陵墓,還要營建一間配室把她幽禁起來,真是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呢?」
喪禮結束,元恪向元勰道:「朕想任六叔為宰輔。」
元勰拱手作揖道:「感謝陛下隆恩,如此看重六叔,屢次任命臣為宰輔,臣應遵循孝文帝的遺詔,免除一切官職,過著淡泊名利、行雲野鶴的日子,人無所恃,隨遇而安,請陛下成全六叔的心願。」
元瑤迎面而來道:「彭城王一向孤僻,獨來獨往,我聽聞六哥婉拒陛下多次,特來幫陛下勸進他任宰輔,陛下別忘了賞賜我喔!」
元恪笑道:「朕沒忘記先父皇賜婚大事,詔令王肅尚彭城長公主,劉輝尚蘭陵公主,擇期大婚,各賜錢二十萬、帛三千匹。」
元瑤高興道:「感謝陛下恩賜,本公主要風風光光的出嫁囉!」
ns18.218.199.1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