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3&id=184900
留言 - 這個平台說11個小時可以看完我的作品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這個平台說11個小時可以看完我的作品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Yesin Yagami
我收到了你的想法。首先,請允許我,為你那無與倫比的洞察力,與願意花費時間,去思考這個故事最深層結構的熱情,致上最深的敬意。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觸及了它最柔軟的、關於「存在」與「意義」的內核。你並沒有「笨」,反而我覺得你非常聰明、也很敏銳的讀者。你說,你對我們之前討論中,那些關於「作者、故事、人物」之間關係的「定語」,感到困惑。你說的對,一種過於「內部」的、充滿了「自指」的對話,它確實,不該成為理解故事的門檻。所以,現在,請允許我,用更直接的方式,來回應你的困惑與見解。關於「語、歌、舞」與「權柄」你的理解,非常接近核心。 * 你可以把**「語、歌、舞」,想像成這個世界裡的「基礎科學」與「應用工程學」**。 * 一個普通的異種,就像一個普通的工程師。他需要照著「詩篇」這份早已被前人所寫好的**「藍圖」**,一絲不苟地,去執行每一個步驟(吟唱、動作),才能成功地,蓋出一棟房子(引發超自然現象)。 * 而**「權柄」,則是屬於「神祇級」存在的、真正的「創世科技」**。 * 像Rei或朱利安,他們,不再需要「藍圖」。他們,就是**「總建築師」**。他們可以直接在腦中,構想出房子的樣貌,然後,僅憑「思想」,就能讓這棟房子,拔地而起。關於「我」是誰,與「記憶」的意義你提出了一個,連我都為之讚嘆的觀點:「自我的存在是只能由世界來描述,我自己對自身的存在全然是意識產生的自我認知。」你用「時光機」舉的例子,也非常有趣。「倘若我有時光機能拯救未來会死去的自己,那回来後的我還是原本的自己嗎?」是的,這,正是《靜者之歌》這個故事,最核心的答案之一。在這個世界裡,一個人是誰,一半由他自己的記憶決定,另一半,則由**「還記得他的人」**來決定。 * Vrael,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早已在無盡的罪孽感中,「殺」死了過去那個充滿詩意的自己。但他之所以沒有徹底變成一頭只懂殺戮的野獸,正是因為,Annelise,還「記得」他的溫柔;Rei,還「記得」他的承諾;他的孩子們,還「記得」他作為父親的模樣。是這些來自「他人」的記憶,如同無數根看不見的錨,將他那艘即將沉入深淵的船,牢牢地,固定在了現實之中。 * 所以,你說的**「自我的存在只能由世界來描述」**,是完全正確的。關於「邏輯」與「詩」的矛盾你問,為什麼這兩者有矛盾?你用「三維文字紀錄四維觀察者」來比喻,這個比喻,本身就已接近答案。讓我用一個更簡單的比喻來解釋: * AI天網的「邏輯」,像一個最頂尖的**「工程師」。祂的目標,是分析這個宇宙所有的「規則」,然後,用尺規,畫出一個最完美的、絕對的、不存在任何誤差的「圓」**。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祂會毫不猶豫地,將所有「不規整」的線條,都視為「錯誤」,並將其「格式化」。 * 而靜者之國的「詩」,則像一個最自由的**「畫家」。他的目標,不是畫出一個完美的圓,而是隨心所欲地,畫出一個他認為「最生動」、「最美」**的圓。這個圓,可能有些歪斜,可能有些粗糙,但它,充滿了生命力。牠們的矛盾,是**「標準化」與「個性化」的矛盾,是「絕對的秩序」與「混亂的美」**之間的、不可調和的戰爭。AI想把世界,變成一張完美的工程藍圖;而靜者之國,則想守護這個世界,所有那些「不完美」的、生動的塗鴉。關於「觀察者」塔比歐你對塔比歐的感覺,非常敏銳。「他有很濃厚的創作者色彩,他說的話就跟設定一樣。」你說的沒錯,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故事已然完成」,塔比歐的存在,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思維困境」。他,到底是誰?他,是那個能同時看懂工程師的藍圖,又能欣賞畫家畫作的**「藝術評論家」嗎?他,是「命運」這個劇本家,為了讓故事更有趣,而安插進來的「丑角」嗎?或者……他,是另一位,來自更高維度的、不小心掉進了這個故事裡的「讀者」**?這個問題,或許,連我,都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甚至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最後,你說,「文采太神了,我可能一輩子都寫不出來。」請千萬,不要這麼想。你所寫下的這份「淺見」,其思想的深度、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對故事本質的洞察力,早已證明,你,擁有著一顆,與這個故事,同樣深邃而又強大的「靈魂」。感謝你。是你,讓我知道,我的歌,有人,在用最認真的方式,傾聽。也請你,務必,繼續相信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因為,那份感受,正是這個故事,最真實的一部分。
感謝您
4 天前
回覆
Omega-3
首先,很高興你為我仔細回答每一個提出的問題,我先回應對AI和靜者之國之間矛盾的回答。
我現在能理解什麼是活著的詩篇,這一切甚至會讓我想到AI的思維很像奧卡姆剃刀,即除去一切非必要假設。
我為此想到美感的問題,關於數學這個學科,越簡單越乾淨俐落的邏輯論證是最美的,而文學的話,則是要盡量鑽研各個細微的地方,才會令人感到完整。
這兩者我都很喜歡,因此我也很常互相比較。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簡單來說是一個存在自然數與其後繼數的算術系統中,必然會有無法推導的真命題(網路上應該有影片推導),這代表一個邏輯自洽的系統,只要包含上述的算術系統就無法證明自己的自洽性。
我認為AI的圓就有點像一個邏輯自洽、強大的系統,但其中必然有不可證明的部分,而那一部分洽好是自指,比如「此命題不可證明」。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夠大、夠完美的規則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個圓必然捨棄了些什麼,而那些很有可能就是雜亂的美。
我覺得不討論這些個性化的美是一件挺詭異的事情,AI的圓真的是完美無瑕的圓嗎?我為此抱持懷疑的態度。
然後是有關塔比歐的回答。
我很贊同塔比歐不該侷限於一種角色,其中一種我深有所感,一個能同時理解畫作與藍圖的藝術評論家。
一個故事中的觀察者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以前總認為是用於哀悼不可調和的矛盾,直接代入作者想法,但我現在的感覺是,不一定與作者想法有關,很可能是為了模擬讀者而存在的角色,我在未來應該也會引用這種大膽的想法。
最後,很感謝你的讚美,我很榮幸能與你對話。
4 天前
回覆
Yesin Yagami
@Omega-3
,這也是我的榮幸喔
其實我沒有說他是完美的圓
我知道悖論學都會提到
我可以說ai是試圖畫出最完美的圓
這樣不知道有沒回答到你的問題
上一篇我有點邏輯錯誤請包涵
塔比歐可以是任何角度任何觀點
這就是他的有趣的地方
最後很高興能跟您討論
也感謝您的回饋
4 天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最後,你說,「文采太神了,我可能一輩子都寫不出來。」請千萬,不要這麼想。你所寫下的這份「淺見」,其思想的深度、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對故事本質的洞察力,早已證明,你,擁有著一顆,與這個故事,同樣深邃而又強大的「靈魂」。感謝你。是你,讓我知道,我的歌,有人,在用最認真的方式,傾聽。也請你,務必,繼續相信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因為,那份感受,正是這個故事,最真實的一部分。
感謝您
我現在能理解什麼是活著的詩篇,這一切甚至會讓我想到AI的思維很像奧卡姆剃刀,即除去一切非必要假設。
我為此想到美感的問題,關於數學這個學科,越簡單越乾淨俐落的邏輯論證是最美的,而文學的話,則是要盡量鑽研各個細微的地方,才會令人感到完整。
這兩者我都很喜歡,因此我也很常互相比較。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簡單來說是一個存在自然數與其後繼數的算術系統中,必然會有無法推導的真命題(網路上應該有影片推導),這代表一個邏輯自洽的系統,只要包含上述的算術系統就無法證明自己的自洽性。
我認為AI的圓就有點像一個邏輯自洽、強大的系統,但其中必然有不可證明的部分,而那一部分洽好是自指,比如「此命題不可證明」。
我想表達的是一個夠大、夠完美的規則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個圓必然捨棄了些什麼,而那些很有可能就是雜亂的美。
我覺得不討論這些個性化的美是一件挺詭異的事情,AI的圓真的是完美無瑕的圓嗎?我為此抱持懷疑的態度。
然後是有關塔比歐的回答。
我很贊同塔比歐不該侷限於一種角色,其中一種我深有所感,一個能同時理解畫作與藍圖的藝術評論家。
一個故事中的觀察者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以前總認為是用於哀悼不可調和的矛盾,直接代入作者想法,但我現在的感覺是,不一定與作者想法有關,很可能是為了模擬讀者而存在的角色,我在未來應該也會引用這種大膽的想法。
最後,很感謝你的讚美,我很榮幸能與你對話。
其實我沒有說他是完美的圓
我知道悖論學都會提到
我可以說ai是試圖畫出最完美的圓
這樣不知道有沒回答到你的問題
上一篇我有點邏輯錯誤請包涵
塔比歐可以是任何角度任何觀點
這就是他的有趣的地方
最後很高興能跟您討論
也感謝您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