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19&id=64572
留言 - 關於寫作那些事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關於寫作那些事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萬洛希
「越過國境漫長的隧道便是雪國」這句真的非常經典!《雪國》這個作品我最喜歡開頭和結尾,感覺有種淒美的隱喻,不過整個故事讀完我自己好像沒有很中意,大概是因為我是村上春樹派🤔😂
5 個月前
回覆
伍德‧瓦懷特
開頭和結尾是透過葉子的容貌相互呼應的。不過創作大概還是有其時代性,這種劇情要是在現代連載,男主角大概會被罵翻、連作者都會被罵強行賣慘吧XD
新感覺派、乃至整個日本二十世紀上葉的代表性作品都帶著那種有些淒美的缺陷美,或許跟日本傳統「物哀」(因景物傷感)的概念也有關係。
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喜劇派,在情節上大概還是不會學習新感覺派,分析也因此比較集中在技法上。
5 個月前
回覆
萬洛希
@伍德‧瓦懷特
,感謝大大的回覆!
我也覺得是年代與風格的差別,前陣子讀了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也覺得和我想像得不同,可是到了加謬我卻又很喜歡,所以應該不是東西方文化差異,而是年代不同。
我也喜歡喜劇,但同時也覺得悲劇比較合理,寫作時就算想寫出喜劇效果或結局也會覺得有點吃力,大概是因為悲劇的合理性這點吧。
5 個月前
回覆
伍德‧瓦懷特
@萬洛希
, 時間和空間都會有影響,特別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文壇幾乎被現代主義襲捲;在不同國家特長稍微不同,但核心都和迷失在工業社會和資本主義中有關。
至於合不合理和喜劇悲劇也不見得有關,我寫喜劇也不會不順,反而我是寫不出、也不太喜歡寫悲劇XD
5 個月前
回覆
萬洛希
@伍德‧瓦懷特
,看來我們擅長的類型相反XD
5 個月前
回覆
伍德‧瓦懷特
@萬洛希
, 每個人本來擅長的就不同。作為作者,只要對自己及筆下的故事、角色們傾注心意就好~
5 個月前
回覆
萬洛希
@伍德‧瓦懷特
,當然😎
5 個月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新感覺派、乃至整個日本二十世紀上葉的代表性作品都帶著那種有些淒美的缺陷美,或許跟日本傳統「物哀」(因景物傷感)的概念也有關係。
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喜劇派,在情節上大概還是不會學習新感覺派,分析也因此比較集中在技法上。
我也覺得是年代與風格的差別,前陣子讀了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也覺得和我想像得不同,可是到了加謬我卻又很喜歡,所以應該不是東西方文化差異,而是年代不同。
我也喜歡喜劇,但同時也覺得悲劇比較合理,寫作時就算想寫出喜劇效果或結局也會覺得有點吃力,大概是因為悲劇的合理性這點吧。
至於合不合理和喜劇悲劇也不見得有關,我寫喜劇也不會不順,反而我是寫不出、也不太喜歡寫悲劇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