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php?chapter=12&id=170718
留言 - 從零開始的小說寫作注意點 | Penana
arrow_back
留言 - 從零開始的小說寫作注意點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comment
0
exposure_plus_1
取消
搜尋故事、作者及社群
顯示更多標籤
繼續閱讀
全部清除
更多
別人在看
刷新
更多關於「
」的結果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稍後
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
或
註册/登入
以留言
林子
因為有缺點才有弧光啊,假如是一個成長完畢的角色出現在故事中,那麽他多半只是個美好的回憶了。
5 天前
回覆
林子
嘛...我對完美的主角是不太能共鳴的
@VIA
,
5 天前
回覆
VIA
有缺點的確是可以提供角色一個成長的元素,不過也不是說沒缺點的人就不能再成長就是了,畢竟世上很多東西完結了之後都有續集,讓角色面對新的挑戰,察覺自己新的不足就好。
另外成長完成的主角也不是不存在,例如福爾摩斯那類偵探型的,很多時候都被描繪成沒有明顯缺點,也不用經一事長一智,認真查案就有辦法破案。
近年的轉生開掛型也不少,就是主角不需要成長,本身就有解決事態的手段和知識。
總之角色設定有沒有缺點算是因人而異(也看故事裡的環境),設定一個有明顯缺點的主角讓他面對缺點成長當然也是可以的。
5 天前
回覆
Skania
雖然我這種想法曾被人說容易走火入魔,但我在創建角色時挺著重「過去」這一要素。
因為有故事前的那段不可逆的人生,才把角色塑造成如今這股個性,我是這樣理解。所謂的優缺點,則是角色在不同場景與不同人互動下,對過去的回應。
只是有時寫不好導致人物產生太多面向,就弄得跟人格分裂一樣就是了。所以以「過去」逆推出個性是否正確,我也不知道。
而且我看有專家也說寫作時,不要太把內容放在過去身上之類。
1 星期前
回覆
VIA
其實創作也沒有必然正確和必然錯誤的做法,做法如何也好,結果比較重要w
我自己也是挺看重角色的過去,畢竟過去是形成現今人格的重要元素。
至於寫作時別太把內容放在過去……大概是因為有一類讀者比起角色的過去(時序往前),更愛看由現在開始展開的劇情吧(時序往後)?我自己看東西上也是比較愛看「現在」發生的故事,一旦花太長的篇幅去寫過去的事,我心裡也會有「怎麼還不跳回現在」的感覺。
這也許與你所說的「不可逆」有關,通常讀者都是想看角色能夠「改變些什麼」(像是逆境啊、自己和旁人的心態),而過去是個不可逆的東西,也就是無法期待「角色改變什麼帶來的心靈淨化作用(說カタルシス應該較懂)」?這邊很大程度算是我不負責任猜的,看看就好。
不過也有一些過去篇/前傳很受歡迎的事例,例如咒術迴戰的懷玉・玉折篇、進擊巨人的過去篇,所以在過去下多少篇幅,大概會因故事性質和故事進行到哪兒,要交待什麼東西有所改變。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注重過去要素」跟「將故事主要內容擺在現在」,這是兩件不同的事。
像是有個角色過去曾因為幫助人卻被背刺,導致他現在態度冷漠,不愛幫助人,這件事以角色來說是影響性格的重要事件,但如果你的現在,是讓這個孤僻的主角,能與人交際,再度交到好朋友,有個充實的學園生活,那你的描述重點,主要就還是要擺在現在。
以故事流程來說,假設描述故事現在的比例是8,那描述過去這個背刺的比例就是2。
因為你的故事重點是現在主角的改變,與享受學園生活,如果過去的比例太多,就會模糊重點。
這件事對主角有一定重要性,跟在本篇花大半的篇幅描述是兩回事。
可以參考一下。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然後蒼劍的話,我覺得那位讀者的感想比較接近是,雖然整體是用自然的方式來塑造角色,但因為僅強調角色光明的一面,而幾乎不見那種沮喪,難過的描述或段落,所以會顯得稍微脫離自然,產生一點點違和感。
但因為他不太清楚怎麼說明這種感受,所以用角色的缺點來表述。
1 星期前
回覆
VIA
那邊因為那位讀者的結論說了「不知道角色沒有缺點算不算作品的缺點」。
但換個想法就是「不把角色設定很明確的缺點」,其實故事也是成立的。所以我是覺得不用那麼默守「角色應該有個缺點」的成規而已。
至於光明和黑暗這些故事要放多少端看選擇吧,有人喜歡輕鬆看好人打壞人,有人喜歡看黑深殘。每人都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比例,讀者也能挑自己喜歡看的作品。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VIA,對,就是看自己想放的比例是多少,不要明顯脫離自然就能成立w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角色設計應該有缺點,這種思路是源自於很多新手在初期創立角色時,大多會把角色塑造過於完美,例如,帥氣、多金、溫柔體貼的男性角色;家境好、身材好、善解人意的女性角色。
如果往這個角色應該有個缺點去想,會能稍微消弭這個偏誤,增添身為人的自然感。
當然,會依照表露缺點而去刻意安排劇情,這就是中階作者會遇到的問題。而這種刻意,造成故事主線的偏離,過多的雜質,這是需要被自身檢查出來的問題。
個性所帶來的相對,以及自然感,這是比較高階、有經驗的作者才能運用自如、或者說能用體現出這種精神的方式來操作。
而這時候,與其說是缺點,不如是往共通性去想。假設蔚藍檔案的咪卡做完一件事會立刻後悔,跟許多人有著一樣的反應,也就是完事當下,會為自己做的事馬上感到焦慮與在意之類的,因此有類似經驗的觀眾便感到親近。
讀者感到親近,也就代表不會因為這種塑造而過於反感。因此,這是比較自然的做法。
所以,一開始如果說要設定角色的缺點,可能不太精確,但新手的確需要這種比較強的要素來拉開光譜的兩極,而等比較有經驗之後,就能自己往更加自然的方向調整譜線。
1 星期前
回覆
VIA
感覺上這種「弄缺點」的原因比較像「弄反差」,因為太多優點所以該弄缺點,也就是缺點都是為了襯托出優點而存在。
那其實主體感覺上在角色「好」的地方,而不是「壞」的地方。但感覺上坊間的教學好像不太有提到設計缺點時,應該同時設計角色優點,只是很強調人要有缺點。如果單是照著做一個搞不好,好像會讓角色像人格分裂一樣……
比較接近的應該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反之亦言吧。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VIA,我覺得這種就跟華人性格有關。華人性格那種普遍認為的優點就是:有錢、相貌好、身材好、溫柔,除此之外,怎樣具體是好呢?一般人不會特別去繼續挖掘他人優點,所以就會變得講優點就是表面上那幾點,但要繼續尋找他人優點就會很困難。
反倒是華人擅長挑人缺點,所以這方面算是比較速成有效。
如果要說具體優點的話,有廣泛的興趣,不會排斥新事物(但華人會貶低說這是梧鼠技窮,不專心)、能針對問題深入研究(但一般華人社會在這點會偏見於覺得這種人過於鑽牛角尖)、能因應團體中各種人的需求,尋找最佳的變通解決方案(這個日輕戀愛喜劇有,但臺灣人很少發現這其實是人的優點)。
而導致故事中,認為優點就是籠統那幾個,因為未曾注意過,所以也不擅長於故事安排內表現角色優點。大概是這樣吧。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而且商業化之下,身材好,相貌好,性格不讓人討厭,基本上只要套這個模板就不會賣不出去。這好比繪圖只要畫泳裝角色嶄露身材,基本上就能很熱門一樣。這就算是最低門檻。然後繼續思考其他優點有些人是真的做不到,不然就是太耗費腦力,所以普遍沒人想做。
1 星期前
回覆
VIA
@夜臨 Yalin Hayami
, 對啊。一個人會有擅長應付的情況,當然也會有不擅長應付的情況。而在不擅長的環境之下,那個人的個性就會被視為缺點。
所以我才覺得不用特地去設定缺點,隨著故事正常的進行,一個人的不足之處應該是會自然浮現,除非作者完全不打算讓他遇到困難。
總感覺「一定要設定缺點」是一種對某時期英雄角色過於完美而做的意識反發(80年代前很流行)。以現代的價值觀和平日接觸的作品,這已經是自然會存在於作品中的東西,過度意識總覺得會被這框框限制著自己。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VIA,我覺得設定缺點是類似於角色設計輔助輪的東西,一開始可能需要才能讓車前進,但後面就應該捨棄這種過於僵化的作法。
畢竟我想了想,如果要我一開始從共通性去構思,或者考慮自然的角色,我應該腦中會一片空白w
1 星期前
回覆
VIA
@夜臨 Yalin Hayami
, 原來如此,的確也有用缺點作為開端構思角色的手法。
而角色的缺點也自然提供了角色在故事中要克服的難題,算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不過這樣子「設定角色缺點」不太是如字面那樣解讀,而是話中有話。 作為新手兵法好像會令很多人搞得本末倒置。(希望不會)
1 星期前
回覆
夜臨 Yalin Hayami
@VIA,因為一般教學者、學習者沒有透徹理解,經常會斷章取義,導致以訛傳訛嘛。
然後你認為在故事中自然展現出來,是源於你龐大的數據庫,以及內存思考能力,一般人沒辦法。要做到自然才是最難的,
另外當然也可以不用思考角色缺點這個輔助輪,而是以思考角色跟觀眾、自己的共通性的塑造方式會更清楚完整,不過也需要更多引導或是說明,使人能學會這樣的操作。
1 星期前
回覆
回到故事
×
×
寫下你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
傳送
send
×
介面主題:
字體大小:
行距:
段距:
自動加載下一章
還原至預設
×
訂閱
前往雜誌頁面
/
+ 付小費
The tip will be charged every payment period
+ 使用優惠碼
套用
close
收件人姓名
郵寄地址
電話號碼
I prefer
not to receive
the physical benefits.
加入!
Pay with
xxxx xxxx xxxx
更新付款方式
一次性購買,不會續訂。
如果你在試訂期結束前沒有取消訂閱,我們將會每
自動向你收取訂閱費用,直到你取消為止。
每
自動扣款,直至取消訂閱。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你可使用非信用卡訂閱
一年計劃
。
請留下你的電話號碼。
我們會於稍後以WhatsApp聯絡你。
提交
請輸入電話號碼
信用卡付款
你已經訂閱了此計劃!
管理訂閱
X
×
對此喜歡的人
x
繼續
此動作將消耗
0
Pena幣餘額:
0
(
按此購買Pena幣
)
確認
取消
arrow_back
×
×
send
傳送
×
在主頁加入 Penana 以更方便離線閱讀:按
然後按「加至主畫面」
X
註冊
登入
account_circle
email
vpn_key
我已閱讀,理解並同意Penana的
服務條款
.
加入!
email
vpn_key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OR
Login with Facebook
另外成長完成的主角也不是不存在,例如福爾摩斯那類偵探型的,很多時候都被描繪成沒有明顯缺點,也不用經一事長一智,認真查案就有辦法破案。
近年的轉生開掛型也不少,就是主角不需要成長,本身就有解決事態的手段和知識。
總之角色設定有沒有缺點算是因人而異(也看故事裡的環境),設定一個有明顯缺點的主角讓他面對缺點成長當然也是可以的。
因為有故事前的那段不可逆的人生,才把角色塑造成如今這股個性,我是這樣理解。所謂的優缺點,則是角色在不同場景與不同人互動下,對過去的回應。
只是有時寫不好導致人物產生太多面向,就弄得跟人格分裂一樣就是了。所以以「過去」逆推出個性是否正確,我也不知道。
而且我看有專家也說寫作時,不要太把內容放在過去身上之類。
我自己也是挺看重角色的過去,畢竟過去是形成現今人格的重要元素。
至於寫作時別太把內容放在過去……大概是因為有一類讀者比起角色的過去(時序往前),更愛看由現在開始展開的劇情吧(時序往後)?我自己看東西上也是比較愛看「現在」發生的故事,一旦花太長的篇幅去寫過去的事,我心裡也會有「怎麼還不跳回現在」的感覺。
這也許與你所說的「不可逆」有關,通常讀者都是想看角色能夠「改變些什麼」(像是逆境啊、自己和旁人的心態),而過去是個不可逆的東西,也就是無法期待「角色改變什麼帶來的心靈淨化作用(說カタルシス應該較懂)」?這邊很大程度算是我不負責任猜的,看看就好。
不過也有一些過去篇/前傳很受歡迎的事例,例如咒術迴戰的懷玉・玉折篇、進擊巨人的過去篇,所以在過去下多少篇幅,大概會因故事性質和故事進行到哪兒,要交待什麼東西有所改變。
像是有個角色過去曾因為幫助人卻被背刺,導致他現在態度冷漠,不愛幫助人,這件事以角色來說是影響性格的重要事件,但如果你的現在,是讓這個孤僻的主角,能與人交際,再度交到好朋友,有個充實的學園生活,那你的描述重點,主要就還是要擺在現在。
以故事流程來說,假設描述故事現在的比例是8,那描述過去這個背刺的比例就是2。
因為你的故事重點是現在主角的改變,與享受學園生活,如果過去的比例太多,就會模糊重點。
這件事對主角有一定重要性,跟在本篇花大半的篇幅描述是兩回事。
可以參考一下。
但因為他不太清楚怎麼說明這種感受,所以用角色的缺點來表述。
但換個想法就是「不把角色設定很明確的缺點」,其實故事也是成立的。所以我是覺得不用那麼默守「角色應該有個缺點」的成規而已。
至於光明和黑暗這些故事要放多少端看選擇吧,有人喜歡輕鬆看好人打壞人,有人喜歡看黑深殘。每人都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比例,讀者也能挑自己喜歡看的作品。
如果往這個角色應該有個缺點去想,會能稍微消弭這個偏誤,增添身為人的自然感。
當然,會依照表露缺點而去刻意安排劇情,這就是中階作者會遇到的問題。而這種刻意,造成故事主線的偏離,過多的雜質,這是需要被自身檢查出來的問題。
個性所帶來的相對,以及自然感,這是比較高階、有經驗的作者才能運用自如、或者說能用體現出這種精神的方式來操作。
而這時候,與其說是缺點,不如是往共通性去想。假設蔚藍檔案的咪卡做完一件事會立刻後悔,跟許多人有著一樣的反應,也就是完事當下,會為自己做的事馬上感到焦慮與在意之類的,因此有類似經驗的觀眾便感到親近。
讀者感到親近,也就代表不會因為這種塑造而過於反感。因此,這是比較自然的做法。
所以,一開始如果說要設定角色的缺點,可能不太精確,但新手的確需要這種比較強的要素來拉開光譜的兩極,而等比較有經驗之後,就能自己往更加自然的方向調整譜線。
那其實主體感覺上在角色「好」的地方,而不是「壞」的地方。但感覺上坊間的教學好像不太有提到設計缺點時,應該同時設計角色優點,只是很強調人要有缺點。如果單是照著做一個搞不好,好像會讓角色像人格分裂一樣……
比較接近的應該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反之亦言吧。
反倒是華人擅長挑人缺點,所以這方面算是比較速成有效。
如果要說具體優點的話,有廣泛的興趣,不會排斥新事物(但華人會貶低說這是梧鼠技窮,不專心)、能針對問題深入研究(但一般華人社會在這點會偏見於覺得這種人過於鑽牛角尖)、能因應團體中各種人的需求,尋找最佳的變通解決方案(這個日輕戀愛喜劇有,但臺灣人很少發現這其實是人的優點)。
而導致故事中,認為優點就是籠統那幾個,因為未曾注意過,所以也不擅長於故事安排內表現角色優點。大概是這樣吧。
所以我才覺得不用特地去設定缺點,隨著故事正常的進行,一個人的不足之處應該是會自然浮現,除非作者完全不打算讓他遇到困難。
總感覺「一定要設定缺點」是一種對某時期英雄角色過於完美而做的意識反發(80年代前很流行)。以現代的價值觀和平日接觸的作品,這已經是自然會存在於作品中的東西,過度意識總覺得會被這框框限制著自己。
畢竟我想了想,如果要我一開始從共通性去構思,或者考慮自然的角色,我應該腦中會一片空白w
而角色的缺點也自然提供了角色在故事中要克服的難題,算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不過這樣子「設定角色缺點」不太是如字面那樣解讀,而是話中有話。 作為新手兵法好像會令很多人搞得本末倒置。(希望不會)
然後你認為在故事中自然展現出來,是源於你龐大的數據庫,以及內存思考能力,一般人沒辦法。要做到自然才是最難的,
另外當然也可以不用思考角色缺點這個輔助輪,而是以思考角色跟觀眾、自己的共通性的塑造方式會更清楚完整,不過也需要更多引導或是說明,使人能學會這樣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