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Tue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BmkqbMPOg
為了兌現我上一篇的承諾,我做完《初戀溫泉》最後校對之後,就馬不停蹄的開了一個新檔案,以免自己告訴自己萬事起頭難,就又跑去浪費生命了,所以在跟朋友又出去鬼混了兩天之後,我終於坐到了我的電腦前,開始著手這篇心得。這本書是出自於東野圭吾老師之手的作品,也是加賀恭一郎系列作的第一本小說集,說也奇怪,我至今為止讀了八本東野老師的作品,其中有五本是加賀系列作品,但是我卻是從最後一作《當祈禱落幕時》開始讀,之後依序是《新參者》、《惡意》和《我殺了他》,基本是從後面讀回來的,所以我想我跟順著作品順序的讀者相比,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本書《畢業》的背景為加賀大學四年級,畢業在即的時候,以兩件發生在加賀與幾位高中便是死黨的朋友之間的殺人案為故事主軸。人物有點多,故在此先簡單介紹,故事的主要敘事觀點為加賀以及他的感情對象沙都子,基本上故事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至少有兩位中的其中一位,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住在同一女子宿舍的波香,和也同為大夥兒好友藤堂的女友祥子,而除了上述這五位之外,還有另外一對情侶男女,若生跟華江。而七個人共同有一位過從甚密的高中老師南澤女士。
故事沒開始幾頁,眾人的好友祥子就被發現死在女宿的房間裡,現場看似是自殺,卻又有幾個鐵一般的疑點,以至於警方遲遲無法以自殺結案,而隨著警方以及加賀等朋友們的明查暗訪之下,有越來越多旁支牽扯了進來。
其中一條重要的旁枝,是加賀與波香曾在祥子案子發生前幾個月,一同代表大學參加了劍道的縣大賽,然而波香卻爆冷門的在決賽輸給了一位財團的千金三島,從那之後波香就不在練習劍道,但卻會背著朋友們詢問一些劍道成員的資料,彷彿是在調查著有關於那次劍道大賽發生的事。
在祥子去世後不久,剩餘的六個人還是約好了如往年一樣,在南澤老師生日當天,一起去老師宅邸舉行雪月花的茶道遊戲活動,然而加賀卻為了準備全國劍道大賽,跟著三島一起去警署的劍道部練習而沒有參加,而也就在這場茶會遊戲進行的同時,波香被人下毒毒死了,這突然又發生的命案,更是讓原本就看不清摸不透的祥子命案更加撲朔迷離。
經過加賀等朋友的調查,他們找出了幾個事件,其一是根據祥子日記的描寫,似乎她最近有一些與藤堂之間男女的糾葛,但雖說是糾葛,卻又好像不那麼單純。再來就是根據加賀的調查發現,所謂門禁森嚴的女生宿舍,其實讓男伴偷偷潛近是所有住戶心照不宣的默契,也就是說要平常要是住戶在宿舍內看到男性,是不會放在心上的,也等於說即便已經有了女宿裡住戶的不在場證明,也沒辦法排除他殺的可能性。
再來是有關於波香被殺害後的一些發現,首先是在她的房間裡發現了一瓶毒藥,雖然與她被殺死時所施的毒物並非同種,卻又讓新的疑點產生,另外則是她房間裡掛著一件漂亮的連身洋裝,一看就知道本來是打算穿去參加南澤老師的生日茶會的,卻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選擇了普通的舊西裝外套,再加上他們以前就讀高中的茶道社,也在幾天前被人闖入並偷走了玩雪月花遊戲時必定會用到的紙牌,而有了這些多的紙牌,就可以在遊戲途中對紙牌動手腳,進而影響過程中用茶的順序,不過無論加賀怎麼排列順序,就是無法組合出單獨作案成功的方式。
之後加賀又去找了波香的父親以及一直在實驗室裡忙著畢業論文的藤堂,去找波香父親時,他從也是劍道高手的那得知,他覺得那根本就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感覺波香有氣無力的好像是在放水,雖然加賀知道波香本打算這次贏得大賽冠軍後就不再碰觸劍道,這次大賽的結果是要拿來讓對他從小威逼的父親閉嘴,所以不可能會放水的,不過加賀對於她父親有這樣的看法也甚感納悶。而加賀去找藤堂時則在同一實驗室裡遇到另一位研究生,那人還跟他介紹了一種可以透過溫度改變而輕易變形的金屬。
雖然好友接連遭遇不幸,但是對於若生跟華江這對情侶卻有好消息,那就是本來因為兄長曾參與社運,而被多個應徵公司的若生成功拿到了SANTO公司的內定,在網球大賽也拿到了雙打第二名的佳績,但是兩人卻開心不起來。
最後在加賀綜合他所有找到的線索,他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於是他在聖誕夜的晚上讓大家都到他們平常聚會的場所,並設置圈套讓知情者趕往女子宿舍,而他也帶著剩餘的男性來到宿舍一樓儲藏室外的氣窗下,沒多久遠處就來了個人,那人便是藤堂,這時他對著跟著兩人慢慢的說出他推理出的,這兩件案件的始末與關連。
在加賀的推理中,藤堂殺害了祥子,而波香知道藤堂是如何自由進出女宿的機關,其實是利用一種隨著溫度改變形狀的金屬來當儲藏室氣窗鎖的鉤環,也就是加賀在實驗室裡看到的特殊金屬,她也在看過祥子死亡的現場之後推斷出了藤堂是兇手,一開始她勸藤堂去自首,但是在她終於追查到有關於劍道大賽落敗後的原因後,她發現那天的表現如此糟糕其實是有人在背後動手腳,讓她在比賽前被人下了藥,而那人並不是別人,正是若生。若生在苦苦找不到工作之餘,之所以能得到SANTO的內定,其實是受到了三島的委託,要求若生幫她對波香下藥,而SANTO其實就是三島集團下的其中一家公司。
在香波發現這件事後,她決定要報復若生跟華江兩人,於是偷到了茶會遊戲用的紙牌,準備了毒藥,並要挾藤堂幫助她一起在茶會上讓這兩人砒霜中毒,這樣或許可以讓她們無法參加隔一天的網球大賽。結果沒想到這件事被藤堂反過來利用,最後死在藤堂的手中。
聽完加賀的推理,在場的藤堂跟若生都沒有否認,但是加賀仍有個疑問,那就是為何藤堂要殺害祥子,對此藤堂並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說他自己也不知道,就離開了。之後他獨自一人在車上寫了一封長信,打算將真正的內幕寄給加賀知道。
信中的內容糾正了幾項加賀推理的錯誤,其實祥子確實是自殺的,死亡的那天晚上,藤堂曾到過她的房間,當時他看到的場景是祥子割開了手腕動脈,打算泡在臉盆中的溫水裡,但卻因為暈厥後姿勢改變而滑到了一旁,傷口已經慢慢的在止血,但是看到這個場景,他並沒有選擇進行搶救,反而認為這是一種答案,什麼的答案呢?其實祥子曾在一次與系上同學的旅遊中發生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在此之後她一直覺得自己得了某種病,雖然她向藤堂坦白了這件事,但是藤堂嘴上希望她可以去檢查,彷彿原諒她的這種行為,但是內心裡卻並沒有。而當藤堂看到祥子這樣的輕生之舉,便認為結果大概就是陽性,憤怒之餘她選擇了對他最方便的道路,於是藤堂撥開了祥子本已凝結的傷口,並泡回臉盆中,用手帕擦去了滴落在地上的血跡,這也成為了偽裝自殺中的一大敗筆。
然而他出現在現場的事卻被波香發現了,波香雖保證不會向警方告發,卻覺得應該有必要讓加賀等人知道,但是藤堂卻害怕總有人口風不緊,於是為了讓波香知道之幾人並不值得信任,於是便告訴她自己曾在大賽中目擊他所謂的朋友中,有人對她下藥的一事,在聽完這件事後,波香整個人都變了,之後的事便與加賀推理的無異。然而信寫到最後,藤堂卻發現自己對於當時百般無助的祥子說過很殘忍的話,並丟下她獨自面對困境,或許這才是導致她選擇自殺的原因,想到這他再也寫不下去,把信撕碎後,卻把已經寫好貼好住址郵票的信封投進郵筒裡,幾天後,他便開著車衝進了碼頭裡。藤堂的葬禮後沒過幾天,加賀收到了那只信封,不禁有些悵然。
至於到底是誰對波香下藥的,其實並不是若生,他本人並不知情,而是華江為了幫他拿到工作而下的手。在知道事情真相之後,若生辭去了公司的內定,決定悄然搬家,卻還是被華江發現,然而兩人都心知肚明,經歷了這麼多,若想要重新開始,就必須望的徹底,那也就包含了彼此之間的關係。而至於沙都子跟加賀間,似乎也無法拋下這發生的一切,故事最後,兩人也在無聲之中,選擇了分離。
還是老樣子,光是劇情大綱就寫了這麼多,不過總希望能將劇情交代的通順無缺漏,所以也是在所難免,況且這還是一本推理小說,坦白說要精簡至此也費了我不少腦力。
這本書作為加賀系列的濫觴,我覺得拿捏得非常得體,畢竟是一位大學生而已,對於偵查及推理案件都相對的青澀,這點東野老師就有特別注意到,相比於《新參者》時期加賀的精煉,此時期的加賀在推理時並沒有那麼嚴謹,而且與後期最大不同的是,他只專注於找到案件的真相,並沒有將與案件相關人士的心情納入重要考量,以至於變相的其實害死了藤堂,在《新參者》他就克服了這一點,認為那些受到案件牽連了人其實也都是受害者,必須要花心思去為他們排憂解難,不然即便案件破獲也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所以在加賀人物性格這方面,雖然我是倒著看這個系列的,卻也可以感受出東野老師讓這樣一號人物隨著經歷再成長,相當有意思。
再來我想說說東野老師敘述故事的手法,這裡就得涉及到另外兩本作品《新參者》跟《惡意》,這裡要叩謝東野大師,真的太會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來展現題材的精隨,讓我在業餘寫小說時受益良多,先說說《新參者》這本被稱為是加賀系列的集大成者,非常完美的將故事的結構用一條街道上的店鋪來劃分,並且透過每一篇章加賀走訪的店鋪,慢慢的將線索集中,同時加賀也幫各個店鋪裡受命案影響的人們化解一些矛盾,達到了上述他為案件牽連者著想的衷旨,最後在一次性彙整,完美的解決案件。這樣的故事鋪排讓讀者看了非常明白,同時也能感受到加賀的溫情,以及故事背景場景的人文及風情,可謂是無可挑剔了。
至於《惡意》,我個人覺得綜合評比之下她在我心中是超越《新參者》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創新的故事描寫,主要的篇章多為故事中角色的日記或者是筆記,沒有一個中性的全知者,這意味著誰說真話假話你無從馬上得知,也無法透過對於人物體態表情的描寫來得到與案件有關的蛛絲馬跡,有點類似於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不過雖然是大家各說各話,但是隨著一些日記與證詞的矛盾,在各種消去之下讓真相慢慢浮現出來,真的是相當有意思的描寫手法,在加上其中對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一些心態描述,那就是沒來由的恨與惡意,都刻畫的寫實又有條有理,讓作品在一個高人一等的架構基礎上,又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
最後我想說個可能是題外話的事,不過想藉此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好的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精采的書,一種則是讓人思考的書,讓人思考的書一定是精采的書,但反過來就不一定了,我個人並不排斥閱讀精彩的書,就好比這次這本《畢業》就是其中一本,情節懸疑精彩,實為佳作。但我個人卻比較喜歡讀後者那種,讀完會讓你得到新的思想觀念,衝擊你既有的思考模式,讓你能更能理解自己紊亂的內心,以及紊亂的世道中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這樣的書通常會讓我感到回味無窮,並激盪出前所未知的精彩,多墊高一層我那視不多見不廣的判斷力。
總之這次大概就寫到這裡,沒意外的話不久就會有下一篇了,也不知道會是《紅玫瑰與白玫瑰》先,還是《神去村─續》先,也就請各位(要是有人看的話)敬請期待囉!
ns18.117.216.19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