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84734/十二經筋/?load=0
十二經筋 | Penana
arrow_back
十二經筋
more_vert share bookmark_border file_download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exposure_plus_1
coins
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X
Never miss what's happening on Penana!
G
十二經筋
懸壺廬
Intro Table of Contents Top sponsors Comments (0)

閱讀難度:⭐️⭐️
常言道: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做不同運動前我們也常要拉筋。中文也有“筋疲力盡、 傷筋動骨"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

但甚麼是筋?

在現代人體解剖學中沒有一個組織結構叫筋。似乎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獨有字。
 筋一概念源於黃帝內經當中的靈樞經,筋別一篇便詳細敘述了十二經筋的結構,巡行路線以及經筋疾病的病症。

而《素問·痿論》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束骨指宗筋有固定骨骼位置的作用。機關是指人體關節,利機關即有助關節運動。想要知道筋的真面目,可以對比古藉和解剖學,看看甚麼組織有固定骨骼和幫助關節活動的作用。最相近的便是韌帶。韌帶是連接骨與骨的纖維組織,亦可附於骨表與關節的外層融合,加強關節的穩固性。

然而筋等於韌帶這個說法有一個問題。

黃帝內經中十二經筋的大小遠遠超越韌帶的分佈範圍。例如手陽明之筋經上記是: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

從現代解剖學看韌帶多分佈於關節附近。在手陽明之筋上最多也就手腕有韌帶。另外我們常說的拉筋也不合理,因為韌帶是無法拉伸的,現時醫學界認為所謂拉筋其實是拉伸肌肉。

如果筋不只是韌帶那麼其餘的部份是甚麼?

有人說筋是肌肉。這樣便符合黃帝內經中經筋廣泛分佈的模樣。此外肌肉也有固定骨骼,活動關節的作用,符合內經中宗筋的作用。但是這樣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內經中已有記載肌肉的存在,如果筋是現代解剖學上的肌肉?那以往內經上記載的肌肉又是甚麼?所以筋不可以說是等於肌肉

  於是又有一說法指筋是韌帶,肌腱,肌筋膜所組成,是輔助肌肉活動的係統。在中醫學中十二經筋的定義更為廣寬,不同的經筋與不同的經脈聯繫負全身濡養的肌肉。經筋療法便是按照十二經筋理論所發展而出。通過導引,按摩等外力梳理經筋,專門針對痛證或各類氣血不通的疾病。

  在臨床上許多老人家身上都有各類痛證,尤其是以不同肌腱或組織的慢性炎症為主要成因。假若我們年輕時多多注意,拉伸經筋使之柔軟便能有效減少老年時機體退化的苦礎。縱然年老亦健步如飛。筋重在柔。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內經有言,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Show Comments
BOOKMARK
Total Reading Time: 3 minutes
toc Table of Contents
No tags yet.
bookmark_border Bookmark Start Reading >
×


Reset to default

X
×
×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