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82000/讀醫救不了中國人/toc
讀醫救不了中國人 | Penana
arrow_back
讀醫救不了中國人
more_vert share bookmark_border file_download
info_outline
format_color_text
toc
exposure_plus_1
coins
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X
Never miss what's happening on Penana!
G
讀醫救不了中國人
懸壺廬
Intro Table of Contents Top sponsors Comments (0)

閱讀難度:⭐️⭐️
這句話切實是魯迅說的。魯迅是何許人想必不用多講,至於他一生的事跡怕是不可勝數,所以今天單說他棄醫從文一事。1906年3月,魯迅從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退學。他告訴好友許壽裳:「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麼?」從這裏能看出兩件事,首先魯迅早年極其厭惡中醫,其次他認,為醫學救不了中國人。
魯迅早年厭惡中醫,他為吶喊一書的序中便寫到: 「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這也難怪他這樣想,他辛苦湊齊偏方中的藥,父親卻仍死於肝病;自己的牙痛病被中醫診作腎虧,無端遭人恥笑,吃了十數副藥也不見好,但這病在牙醫診所一次便治好了。經過總總事跡後魯迅把中醫歸納為封建迷信的落後文化,需要被消滅。當然這只是魯迅早年,年少氣盛的偏面看法。有趣的是現在大部分香港人不提倡使用的殘體字也受到當年的改革先鋒魯迅的支持。魯迅更曾提出: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我國漢字的艱深,使得全中國大多數人民,永遠與前進的文化隔離,就此一來,人民很難能聰明起來!」
當然漢字沒有滅,中國也沒有亡。但是在現代近乎人人識字的情況下,中國人聰明起來了嗎?中國人被救了嗎?
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那麼讀醫真的救不了中國人嗎?這要視乎救的定義。若這個救指的是治病救人,那麼當然可以。但要說是開風氣、教愚民,改革國家社會,則難難難。因為醫術只能醫治身體而不能改變人的思想。但是一個醫生真的對病人的心靈毫無影響?倒也不是。看病的過程中,醫生必然與病人有所溝通,溝通則會導致思想上的交流。然而一個醫生既要盡責治病又要謀生,而病人則受病痛折磨,兩者又有多少閒功夫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真要說出深入或激進的話題還得怕惹火了病人遭人投訴。因此魯迅棄醫從文。大抵文字最是能流傳得廣。可惜筆者沒有魯迅先生那麼高尚的情操也沒有他那般的文筆和文學修養,只能偶爾寫寫文章權當自解。
    作為中醫學生筆者覺得自己勉強叫有一點人文的情感與文化修養。這點是修讀中醫帶來的,在這方面中醫要比西醫強。不是說西醫學生就没有而是西醫的課程本身没有涵蓋人文與哲學在其中。打個比方,中醫的基礎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易經等,而西醫的基礎是生理,病理,解剖學等等。
    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概念不獨可以應用於醫學,更是放之四海皆準。醫聖有言「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仲俺有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可惜當今之世為相為官,又能有何作為,正是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
   人病可以求醫,國家有病只可求變。而變則從思想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原野必先蓄滿乾燥的燃料。而思想正是那滿原的乾草,當社會的人民都有變革的決心,那麼改變就成功了。在思想改變前,一切只是徒然,正如大火燒不掉潮濕森林,前人的灰只能化為後人的養料。

Show Comments
BOOKMARK
Total Reading Time: 3 minutes
toc Table of Contents
bookmark_border Bookmark Start Reading >
×


Reset to default

X
×
×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