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內向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要跟我熟到能讓我露出本性,同班同學需要一年的時間,補習班的同學,因為相處的時間短,所以會更久。不過我和陌生人的溝通是不會有問題,像是買東西或是選修課需要和不同班的同學講話。但如果是一大群陌生人沒有分組的情況下,我就會躲在角落不說話,還會覺得手足無措。如果是需要和我長期相處的陌生人,那我就會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相處才能與對方好好的說話,因為一說話我就會很緊張。但是我還是會交的到朋友,只不過很少而已。當我向父母或是班導師們訴說我對於別人覺得我很奇怪、很無趣就不跟我好這件事感到傷心,他們都統一回答:「妳要改變啊,妳要活潑一點、外向一點,就不會這樣了。」我爸媽也總是說:「妳要是能像×××一樣活潑就好了。」外向跟內向,都是一種人類的性格,那這兩種個性應該沒有優劣與對錯之分吧?需要被改變的東西,通常是錯誤或是較差的,它們才需要被改變,變的更正確、更良好。因此當他們說我需要改變時,我總覺得似乎內向的性格被完全的否定,被當成一種需要改變的錯誤。我媽媽還說,她小時候也很內向,但長大後就改掉了變外向了,所以我只要努力改變,我也可以變的外向。我對於他們的言論一開始是嗤之以鼻,但後來高一時發生了一點事,所以決定改變。當時我強迫自己多說話,想辦法接別人的話,逼自己反應快一點,然後學著多開玩笑。但結果是,話說的太快容易說錯話,因為我反應並不是很靈敏,嘴巴又笨,畢竟是享有句點王稱號之人啊。開玩笑呢,因為我本身不是很能分清玩笑跟真酸話或真壞話,所以我不開別人玩笑,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我也很少開她們的玩笑,似乎是因為這樣我的玩笑也很容易被誤解,惹得別人生氣。所以那段時期我覺得很痛苦,因為我把自己逼的腦袋一有話就會蹦出嘴巴,不能像以前一樣想過再說,再加上話變多,導致我覺得自己似乎在安靜的那群人當中顯得話很多,但在話很多的那群人裡,依然顯得不夠有趣、不夠外放。讓我感覺自己變成一個四不像,安靜不夠安靜,還會亂講話;瘋也不夠瘋,跟真正吵的人相比,我的話不夠多,我似乎在哪裡都格格不入。後來我又逐漸的恢復本來的樣子了,雖然經歷了許多慘痛的事件,但我想總有一天我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適合自己的朋友跟讓自己從過去痊癒的方法。我相信內向並不能成為我被一堆人拋棄的理由,是我需要改正的錯誤,我相信內向的人依然可以在這個社會好好的生活著,或許會比較辛苦沒錯,但絕對不會像我爸爸說的那樣,「內向的人是無法在現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外向的人才可以。」
ns3.135.236.134da2-
info_outline 資料
-
toc 目錄
-
share 分享
-
format_color_text 介面設置
-
exposure_plus_1 推薦
-
打賞
-
report_problem 檢舉
-
account_circle 登入
除了變得外向,所有人包括輔導老師,都認為我應該要主動去靠近別人,多多接觸人群、交朋友。但我並不是沒有這麼做過,相反的,我嘗試了很多次從國小到高中,我都有試著去靠近那些很吸引我或是我覺得好親近的人,但從來都沒有好下場。那些我主動靠近的人,我一直一直都把他們當成好朋友,也努力的對他們好了,但某一天,我就會發現她們其實沒有很喜歡我,也並不是很重視我,我只是一個隨時可以被丟下的人,是在毫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的一個選擇,這一次一次的讓我總是很受傷。這導致我現在完全不想再幹這種事了,再來一次的話,我可能真的會大崩潰。因此他們這樣說,我其實有點反感,因為他們說的好像我從來沒有努力過就一直哀怨自己沒朋友,尤其是我的父母,但實際上只是我沒有說過而已,而老師也只是聽我媽媽說得話來勸導我,完全沒有要聽我說話的意思,所以我實在是既生氣又無奈。我以前不跟爸媽說是因為他們工作很忙,沒什麼時間聽我說話,所以能說話的時候我都找開心的事或是有趣的事講,而不會講自己覺得傷心或生氣的事,後來國中的時候,發生了事情,我實在憋不住向他們說時,我爸爸的反應永遠是說教,他從來不會安慰我;我媽媽的反應就是一邊滑手機或一邊安看電視一邊聽我說,然後聽久了還會生氣,因為她覺得為什麼她工作很累了回到家後還要聽我說那麼多負面的話,她生氣的時候我總會想,我不跟妳說那我到底要跟誰說啊?我還記得某一次我在媽媽的面前大崩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的時候,她居然說:「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這句話真的傷透了我的心。因為他們的反應,原本國中還會忍不住說一點,但高中時有什麼事我再也沒跟他們說過了,因為太灰心了,再也不想試了。我甚至連一個禮拜要接受兩次跟輔導老師的談話,還有被要求要持續的去輔導室這兩件事我都沒跟他們說過,不曉得這件事他們什麼時候才會知道呢?8964 copyright protection357PENANAIUsSwEjxGn 維尼
3.135.236.134
ns3.135.236.134da2
每次催更後,作者都會收到通知!
smartphone100 → 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