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前一章的開頭我們已探討過香城博大精深的新穎詞彙如何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
接下來我們為便於繼續介紹泰文這個人物,也無可避免要再次介紹「毒撚」這個常用的名詞。
「毒撚」一詞由「毒」和「撚」兩字組成,若分析其語源,便可得知「毒」源自「獨」,有「孤獨、單身」的意思,而「撚」在香城意指「男性生殖器」,故「毒撚」是一種以某單身、孤獨男性的重要器官,去「借代」其本人的特殊修辭手法。
但香城人用這詞時,卻甚少考究其語源。有時候,即使某人的心並不孤單寂寞,甚至其實有穩定交往的女朋女都可能被稱之為「毒撚」,很多時候這詞只代表一種印象,而其指涉的範圍也相當的廣寛而且彈性。大抵來說,若某位男性有單身、對性飢渴、獨來獨往、不善交際、說話口吃、不注重儀表、衣著土氣、不做運動、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等的性質,就有可能被歸類為「毒撚」。
對了,有聰明的讀者已經注意到,要是回歸其語源,「毒」本來只是個中性的形容詞,只是描述一種外表或心理狀態,但不知何時起「毒」成了一個尖銳的負面形容詞。
更可悲的是,它更多時候會變成無理批評他人的鋒利刀刃。尤其是初次見面的人把你上下打量一番之後,繼而用「毒」一字把你歸納,有時會比起言之鑿鑿振振有詞滔滔不絕的千字文更具殺傷力。
那年九月,泰文正式被香城科技大學錄取,準備要在那個荒山野嶺上的校園渡過四年的春秋了。
同年的八月中旬某天,他到大學去註冊學位,也就是俗稱的「Reg Day」。初來報到,肯定會遇到很多素未謀面,但今後可能會打交道的朋友,他知道第一印象尤其重要,於是也刻意表現得親切和開朗,儘量呈現一副很渴求與人結識的態度,尤其是被問到有沒有興趣加入學會時,即使沒興趣也要擺出一款感興趣的模樣,被問到嗜好時最好說點和音樂或運動相關的,必要時更要加入適量的不太冷的冷笑話,就像周者倫名曲「陽光毒男」的歌詞說的那樣。
簡而言之,就是以免被別人標籤為「毒撚」。
Reg Day那天,泰文很踴躍地跟學長學姊多談幾句,也報了生命科學系學生會的迎新營。他沒有選擇嚮往的數學系或化學系學生會,因為據他在論壇搜集的資料所得,除了生命科學系外,其他理學院學會的男女比例都嚴重失衡。
泰文考入大學的那年,香城科技大學由三年制轉成了四年制並採取學院統一收生方法,所以泰文目前並沒有主修,即使有志於數理化,暫時還是「理學院學生」,加入生科系學生會也無可厚非。
三天兩夜的迎新營在一星期之後才開始。但泰文在報名入營的那一晚便失眠了。今天認識了一個樣貌清秀而行為舉止頗為可愛的學姐,還有一個講話十分幽默的學長,他們都是生科系學會的幹事,也就是俗稱的「莊員」,泰文也有因為「莊員」盛意拳拳地邀請,才決定參加迎新營的。
泰文把自己今天和前輩對話的情景,反覆放在心裡細想,基本上沒犯什麼「錯誤」。聽說大學學會幹事往往會用相貌決定人的待遇,但既然他受到熱烈的邀請,豈不就證明他的相貌還算過得去嗎?他不但沒有被標籤為「毒撚」,而且據他的判斷,那個學姐也許還覺得自己有點帥呢!
不過妄想到此為止,當然只有學姐本人才知道她到底懷着怎樣的心情邀請泰文加入了,或許只不過為了他那幾百元的入會費用而已。我們固然沒法知道學姐的想法,但可以肯定地說,泰文反倒有點看中那個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