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啦!
首先感謝你看到這裏,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那我就更加感激了w
嗯原本是想將這個故事放在惡犬獵犬第一部之後的,不過現在這個都寫完了,我惡犬獵犬的番外還沒有完成(雖然是有點進度的啦),看來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還要多寫一個故事orz
我個人是很喜歡這個故事的,就很有一種坐在火爐旁聽故事的那種安逸的感覺,而且當中那種旅途的感覺我也很喜歡。我寫故事主要有三種定位:1一首/幾首歌的長度;2一個/幾個電影的長度;3一個長系列。這個故事就是一個電影左右的長度,我有想過要不要再擴充一下描述或者路上的事,或者寫一下兩人以前/以後的事,但想到的確沒能想到路上能發生甚麽事,如果要再擴寫路上的事的話,恐怕會變得很空白,而寫其他事的話,重心也不在旅途上聽到的故事了,而是在他們的人生上了,所以就變成這樣簡單的插敘。説實話寫的時候簡單地帶過事情是真的很容易寫。
先説一下靈感吧,就是聽歌的時候突然想到的。
聽promare的inferno,在(六)那裏也有寫到:
Trails of fire
You always knew
They would carry me home
They would lead me to you
就是這幾句讓我有了天上的火道這個靈感,後面的都不關事了(
這幾句就很有一種孤獨上路去尋找一個人的感覺,原本我是想寫成類似親情向?的東西,但找不到對的方向,感覺不論怎麽寫都會有點愛情元素,所以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正文裏面有一些字句也是被The House in Fata Morgana啓發到的。這個一開始的發展其實有點想我以前構思過的另一個故事,孤獨之途(這個後來轉型變成另一個故事裏面的小故事了),也是一個人踏上路途去尋找他所愛的人,不過孤獨之途更多有一種對抗命運詛咒的感覺,而這個則是兩個無依無靠的人想自己努力生活下去、互相依賴的感覺,雖然最後還是要死,但畢竟還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happy ever after就可以啦。
寫法和一開始想的也不太一樣,當時構思的時候寫了兩種寫法1:以時間順序寫,由安赫和瑪嘉烈認識開始寫;2:從瑪嘉烈和梅德諾認識開始寫,以梅德諾為主視角,第一人稱,去轉述瑪嘉烈的故事,現在的寫法雖然比較接近2,但是感覺就是這兩個人的關係更加緊密,而不只是聽故事和説故事的關係,而是真的旅伴的感覺,兩個人都是故事中的一部分。至於爲甚麽會有現在的3,是因爲我不知道怎麽寫比較好,就去問我弟弟要寫1還是2,他說1比較好,因爲代入感比較强,但是我不想這麽平淡地說這個故事,然後立馬選擇2(笑)在手稿上寫了兩頁就感覺手感不對,於是變成這樣的故事了。
結局那裏也比初設不一樣,初設裏面神血可以通過交配轉移,所以安赫被瑪嘉烈睡了,就變成瑪嘉烈是神子,但安赫還是被人殺了(這裏沒想好怎麽被殺),於是瑪嘉烈帶著神血去自殺,把血轉移給別人,她們兩個HE。還有一個結局,就是邪神騙人,瑪嘉烈自殺之後就真死了,沒有看見安赫,安赫的靈魂也早就消失了,就這麽一個黑得不能再黑的結局。
也有想過這是一篇BG文,但不知爲何就變成這個樣子,我都忘了爲甚麽要寫成百合了,一個戰鬥力高的姐姐&一個弱鷄弟弟,這個真的似曾相識,羅爾和玻妲看了也覺得似曾相識。總之就很容易寫成這樣的組合。
至於世界觀,我在手稿上寫的是【西幻】、【獨立】、【魔界無關】,結果,在手稿寫到瑪嘉烈出海那裏,我就想船到哪兒才算到呢,就想到世界的盡頭,然後就跳到邊界那裏了,我之後認真地想了很久,能不能把世界觀連到一起,但邊界那裏已經很明確説了有創世神/上帝,那怎麽解釋這邊的正神邪神呢。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這個是在邊界之前的故事,大概差了幾千年,人們早就不再信奉神,兩位神明的神力由於信仰不足而減弱,最後由創世神收回,變成人類自由發展,繼而有了邊界那種以科學爲主的世界。即是説,如果當時瑪嘉烈再往前開船,就能進入邊界去見玻妲和她的夥伴了。反正這兩個故事的世界觀寫得這麽簡單大概,有很多空間讓我胡亂發揮是不是(
至於人物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想人物名字時,只考慮了好聽不好聽,就演變成雖然我把名字都寫得很有舊時人名英譯中的那種風格(不會形容),但實際上人物名字的語言都不統一,安赫是Ángel,梅德諾是Metrónomo,但瑪嘉烈是Margaret,不過無所謂了,稍微補救一下,當瑪嘉烈的名字是Margarita,然後就把中文名當作是翻譯的時候統一風格吧。
瑪嘉烈和安赫的故事在正文裏面都寫得差不多,沒甚麽特別要説的,就可能有一些比較日常的點子,不過這都只在心裏想過就沒了,沒有把他們寫出來的打算。
一個比較值得說的點是在設定上安赫想過自殺,然後被瑪嘉烈發現了而阻止她,安赫便不想令瑪嘉烈悲傷而想為瑪嘉烈而活下去。另一個沒有用上的橋段就是安赫在被邪教徒發現之後想瑪嘉烈殺了自己。安赫她的人設還有一點,就是她的母親是神子,母親醒覺之後爲了避開教會和邪教徒的人才隨便找了個男人生下安赫並且遺棄她在孤兒院,安赫不知道這一點,她以爲自己的神血是其他死了的神子轉移過來的。
至於瑪嘉烈,初設裏面她是能聽見死了的安赫説話的,有點靈魂交流的感覺,不過後來廢案了。她的劍是後來才加的設定,不然就是兩個菜鷄的組合了。
至於梅德諾,他對這個故事的影響比較大,不論是劇情上還是寫法上,我花在思考他的時間也比較多,他初設裏面游歷的理由是,他繼母的事令到他感覺到自己的無知繼而出去見識更多世面,不只是感情的美好,亦有想見識人心險惡的想法。到了這裏,簡單一句,純愛厨。他所追求的不只是瑪嘉烈和安赫那種純粹美好的愛情,還有其他純潔的感情例如親情。如果讓他聽了一個關於母愛的偉大故事,他也會直呼素晴らしい,一個簡單直白的純愛厨,寫的時候我剛好看完彈丸論破,偶然會幻聽狛枝的素晴らしいww至於他的性格,原本的設定比較平淡,一個正常人,現在是一個比較天真,思想純潔善良的純愛厨,效果比我所想象的好多了。
至於會不會有他的後日談呢,由於我寫這個的定位是一個電影的内容和長度,我寫的時候偶然會想想整成電影會是怎樣的效果,然後我感覺是電影的話,就會是梅德諾目送瑪嘉烈離開,然後ED開始響起,梅德諾離開,接下來就是各種小片段,梅德諾繼續他的旅途,聽了覺得好的故事都寫出來出版,而書名就是非常耿直的【旅途上第一個故事】、【旅途上第二個故事】etc,他的書也會改編成話劇歌劇演出,梅德諾從此以此爲生,所以梅德諾這個角色可以説是決定了這個故事的標題。然後ED暫停一下,轉到瑪嘉烈出海的部分,到她自殺那裏,ED再次響起,以劍和瑪嘉烈的屍體沉入海中的鏡頭為結尾。他以後還是會再見他的繼母的,他的繼母也會知道他父親的事,其他就沒有細想了,應該説我想過很多可能性,但沒法決定要采用哪個。梅德諾之後的人生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應該不會實際寫出來了。
邪教徒説過教會想控制神明的意思是他們强迫收集回來的神子繁殖下一代,然後發現了例如一般神子身上有的是一份神血,兩個神子的後代便會有兩份神血,借此可以將神血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令這個人有一百分神血,擁有神所有力量,但其身份依然是人類。其他的沒有細想。
嗯應該就這麽多,感謝你看到這裏w
ns3.16.125.15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