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本港近 10 年的士牌價累跌逾七成,市區牌由高峰期逾 700 萬,跌至本月初約 200 萬元。
過去,的士商會勢力很大,政府受壓打擊 Uber,甚至放蛇拘捕多名 Uber 司機,控以違反《道路交通條例》,全部罪成;終審法院更於 2020 年裁定 Uber 屬「取酬載客」,不符合現行法例。
俱往矣。
現在天龍人的網約車公司要來港發展,在天龍人面前,的士商會算老幾?
由於網約車發牌事在必行,的士牌價勢必再跌一波。於是有車行負責人衝出來維護利益,指政府規管不力,應以 400 萬元(高於市價一倍!)回購全數 1.8 萬個的士牌照。這位車行負責人還撂下豪語,指總數不過 720 億港元,成本對政府來說「濕濕碎」(九牛一毛,不值一哂)。
呦,720 億「濕濕碎」?看來他沉睡了廿幾年,認知中的香港政府還是個未被掏空的金礦呢。
就當庫房仍很充裕,憑甚麼要香港納稅人為他們投資失利買單?
當年炒的士牌賺得盆滿砵滿時,倒不見他們有意見。所謂投資有賺有蝕,總不能輸打贏要吧?還妄想港府以高於市價一倍回購?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主席獅子開大口,指政府放任白牌車令牌價下跌,因此有責任保障牌主損失。要求以「公道價格」回購的士牌之餘,還妄想在投標價基礎上追加歷年通脹。
蛤?!責任?甚麼責任?
香港乃資本主義社會,私營公司自負盈虧,自由競爭市場主導,政府幾時要為市場供求負責?
快去睡吧,夢裡甚麼都有。
ns216.73.216.2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