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在2014年推選齊柏林(1964-2017)作為「國家地理台灣探險家」之一,理由是他完全符合三個標準:在自己的領域內長期有卓越表現;敢於冒險及接受新挑戰;具有改變大眾思考與態度的影響力。這三個標準對一位堪稱為探險家或冒險家的人而言,是缺一不可,亦互為表裡的。單純有卓越表現的,或只能成為象牙塔中的學究;只敢冒險的,充其量是玩命一族,如果以上兩者皆缺,就更不能具有改變社會,甚至世界的力量。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出現這些探險家,世界才會有所蛻變,其中一種蛻變,就是價值觀。
齊柏林能夠完成震撼台灣人的電影《看見台灣》,全因為在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事件中,他受邀拍攝車籠埔斷層的破裂惰況,使他開始用另一個角度拍攝台灣面貌,並且關注台灣的環境問題。《看見台灣》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的土地,省思甚麼才是對台灣人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他探險家亦有如斯本領和能耐,讓世人改變對世界問題的看法,至於舉世聞名的哥倫布更不用贅言了。
改變世人價值觀的人,不盡都是遠赴極地,深入不毛地之士,許多公共知識份子、哲學家、人文學家就以他們的演說和著作,挑戰世人慣常抱持的價值觀,例如我們熟悉的馬丁路德.金博士、德蘭修女,以及劉曉波等等。他們都是冒險家,以生命作賭注,以溫和的態度,情理兼備的方式改變世人,挑戰世界的高牆。這些冒險家都有共通點,就是豁出自己的生命,遺下改變世界的精神,只有延續這份精神,人類文化的價值才能得以永續,不至潰爛。
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6xr688A4n
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T1svi31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