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腰痛發作頻繁,遂約見在公司附近的中醫師,活了半生人,竟是首次正式看中醫。醫師經一輪望聞問切後,告訴我腰痛除了因為舊患作祟外,實是下盤氣之不足所致。他告訴我三分醫七分養,儘管替我施以推拿針灸,都只是治標之法,治本在於養氣。我頓時只想起孟子「吾養浩然之氣」,當然醫師所說的氣,是給與人體的能量,脊椎、腰、腎等位置都要有充足的氣,否則難以治癒。
氣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人從來重視「氣」,除了吐納的氣,更引申到形而上的氣,即精神、精氣。這種形上的氣,更被劉勰引用到文學理論去。他的鉅著《文心雕龍》就用了一章〈養氣〉來談論這問題。他認為寫作的人要有神氣,否則很難寫出高品質的作品。他說:「志是以吐納文藝,務在節宣,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勿使壅滯。」簡而言之,精神萎靡,是寫不出好東西的,若遇上腦閉塞,就寧願暫且擱筆,做點其他事情好了。
曹丕亦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這裡不僅談到精神,也論及氣質,但這氣質並非指風度翩翩或是風姿綽約,而是足以經世治國的恢宏氣度。這當然不能一朝一夕練就,然而見微知著,懂看一個人的文章,大抵也可知道他平素有沒有養氣了。
1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YT3qniJ54
1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AGu8Xs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