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後。
唐武宗會昌四年二月(844年),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北方士地開始解凍,南方油菜處於蕾薹期。窩了一個冬季的農人,開始走出宅屋,走向各自田間地頭,準備春耕時秧苗的育種,農閒間村頭巷尾人員彙聚地,談論著憋了一個冬季彼此感興趣的話題。
地處運河邊的淮南道揚州高郵縣龍裘莊的一個晚上,幾個農戶打扮的人舉著火把走在村口外的小道上,邊走邊聊天,無非也就是聊些東家長西家短的小事,幾個人之間還互相打趣,他們走向村口邊的一座獨棟廟宇法堂。
法堂外的門口上用楷書寫著大雲光明堂。
大雲光明法堂離著村口還有二十餘丈遠,一條村間小路至遠方沿徑而來,經過法堂邊上的坪地後,又往村口行去。周邊除了法堂門口有一個坪地及小路外,均是農田,因為正好剛過完元月,農田還未耕作,故而都是幹田居多。
法外的坪上堆著一堆燒著的柴堆,十幾個農人船夫打扮得人圍著一邊烤火,一邊說笑聊天。大門兩邊牆上插有兩支火把,柴堆及火把照亮寺門周邊,有兩三個漢子站在法堂門口迎接從各個路口過來的男女老少。
各處走來的人群,見到門口的漢子都尊敬的揖著禮打招呼說:殷大哥好,李仨哥好。
叫殷佑的漢子,面象忠厚,身形中等勻稱、壯實,面上輪廓清晰,兩眼清澈,笑的真摯。
很多人,他都叫得出名字:張叔王嬸的問候。有些抱在手上的幼童,他也會很開心的接過來抱一抱,逗一逗,隨手從腰間抓出一把果乾,給予那此叫出殷伯伯好的幼童。有些叫不出名他名的幼童,也會哈哈逗笑著說下次要叫出名來啊,也會送上果乾。
殷佑最後感覺所認識的人多已到達,便走進法堂裡。進門就一個寬大的庭院,庭院後是勾角屋簷的正殿,整棟法堂四方結構,外圈是一道不高的圍牆。
進得圍牆的大門內,是一個大的內院,內院兩邊沒有通常的廂房,正上方是一個兩邊均有大窗的正堂,也就是所謂的正殿。
正殿之後是一個小的後庭院,後庭院之後又是一排的起居室及各雜室,以及一個後院門。
內院加正殿面積大而空曠,想是因為採光及人多之故,而清理出更多的地方吧。
正殿的靠後正中立著一尊白衣金冠,手托日月的圓臉眯著眼,笑呵呵的有些神似彌勒神像的大明尊像。
雕塑簡單粗糙,彌勒神像左右兩邊各立一個小童,左邊拿著書筆,右邊駕著鶴鹿,神像前供著香蠟果幹。
正殿兩邊的竹骨泥牆上各懸架著一排佛龕,裡面擺放著十餘尊造形各異的神像,佛龕前插著兩排火把,廟廳中間上方吊著粗大的蠟燈,把廟堂照得如同白晝。
此刻,正殿裡外,包括庭院,擠的滿滿當當的,人頭攢動,聲音此起彼伏,熟人間相互打著招呼。粗粗算去,至少有兩百餘人。
有幾個負責寺廟雜役之人在接待眾人,瓜子、松子、槐豆等一盆一盆的往人群中揣去,往往傳不到後面,盆中便空了,引得後面的眾人叫駡前面的人拿得太多。
殷佑走到手托日月的彌勒神像前,站上一個矮幾,瞬間就顯的他比眾人高了許多,他兩手下壓,大聲疾呼:“諸位,肅靜,諸位,肅靜、肅靜。”叫得幾聲後,下面人群慢慢靜下來。
殷佑開口大聲說話:“諸位,大家聽我說,今晚是元月後的首次相聚,今晚來了這麼許多鄰里鄉親,我殷佑十分開心,殷佑在這裡感謝大家。”殷佑說完,雙手手掌交叉,揖了一個大禮。
人群中有一個漢子笑呵呵的大聲回道:“殷大哥,如此多的乾果白吃白拿,各村鄰里又多時未見,為何不來?是不是?”人群中紛紛雜雜的回應:“是的,是的。”
人群中又有一姨娘說:“好生奇怪,別的廟宇彌勒菩薩都是手拿金元寶,這座廟宇的彌勒菩薩手裡為拿的是甚?而且還戴帽子?”想來這位姨娘是鄰村人,首次相邀而來的。
不等殷佑回話,姨娘周邊好些瞭解的人七嘴八舌的給予解答:“我們這彌勒佛手裡拿的是日月,就是太陽與月亮,喻示著我們擁有光明……”下面人群吵吵嚷嚷,總是安靜不下來。
殷佑無奈地只得束手觀望著,過得一會,嘈雜的人群又慢慢地安靜了下來。
殷佑換上笑臉,又一次開口:“大家要安靜了,我這次相聚可是給大家帶了好消息的。”
他馬上又指著幾個要開口的人說:“別說,先別說,各位鄰里,殷某這裡先給諸位引見一位好友,此人肝膽俠義,性格豪爽,重承諾,扶危濟困,最是肯幫助人的俠士。”殷佑說完,轉身朝右側一個短裝精壯男子拱了拱手禮。
精壯短裝男子走上小幾,朝四周雙手手掌交叉,拜了一禮。殷佑待其拜完,必道:“這位俠士好友,想必有人識得,他便是河西楊莊的楊阿大。楊俠士在河西可是家喻戶曉,美名遠揚,請楊俠士說幾句。”
楊阿大待得殷佑走下小幾後,小幾空出位置,他一個定身側轉,雙拳一抱,轉回身子,行了一個江湖禮。之後又是一個雙腳併攏定身,一手握拳持胸,一掌頂頭,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煞是好看。
他站得一會後,收了身段,對著眾人行禮說:“在下楊阿大,河西楊莊人,前乃淮南道揚州府都水監諸津暑之津吏。”
場下眾人聽了,有人發出驚歎聲。都水監是大唐專職河道與航運的管理衙暑,負責運河河道的疏浚、維護,保障航道暢通。還規範管理及制定船隻製造、航行技能、船夫操作等。諸津暑津吏就是負責運河渡口的檢查衙所的差頭,算是半個衙門中人了。
楊阿大聽著眾人的驚呼,有些得意,接著說:“某在其位,見多了盤剝民眾之徒,更有甚者,令某欺壓我楊莊自家人,實無可忍,故而掛冠離去。”又聽得場下有人驚呼。
楊阿大接著說:“某現聚得幾個綠林好漢,專幹些行俠之事,某現于這高郵縣運河兩河往返,幹些私鹽買賣,鄰里如有不平之事,盡可找尋某等,某便不遺餘力,頂力相助。”
待他說完,用手指了場下後排七八個漢子,有幾個漢子腰間還插著短刃,引的下面一片叫好聲。
大唐天寶之亂後,雖平定了安史逆賊,然人口銳減,中原農田稅賦崩潰,稅收依然嚴重不足。
後朝廷于唐肅宗皇帝幹元元年(758年)推行鹽改,官收官賣專營制度。鹽運使至鹽戶收是兩文一鬥,從初時設定的每鬥賣十文,短短幾年間驟然漲價至三百七十文一鬥。
高昂價格的官鹽制下,私鹽販子至鹽戶手上私收是八文一鬥,販賣是八十文一鬥,十倍的利,故民眾及私鹽在民間極有市場。
殷佑待楊阿大說完,又走上小幾,對著眾人說道:“楊家兄弟,今日也入我摩尼光明神教,我摩尼光明神教得此良材,必能有一番作為,以後,官衙雜役再也休想欺壓我等。”
說到雜役欺壓,堂內眾人紛紛議論,想是均有欺壓之事。之前那個姨娘更是破口大駡,雜役不得好死,說道:“去歲年初,我村有一戶船戶,夫家掌航翻了,其自將游回岸時,被一快速行駛之官船撞暈,沉水淹死,留下一寡婦與六歲孤女,那想官衙不陪,說是船夫自責。”
那個姨娘說到至,眼睛已然紅了,流出淚水,她用衣角擦去淚痕,繼續嗚咽著說:“寡婦孤女,日子難熬,實是可憐,哪想年中,青苗使上門,要收稅賦,並苦苦相逼,哪可憐婦人,本是船戶,那有田地?”
那姨娘說著說著,眼淚嘩嘩流下,號啕大哭,想是識得那寡婦。
那姨娘哭的一會,又說:“想那寡婦娘子也是一時想不開,夜間抱著孤女,一同跳河。待到第三天,村人才在下游河灘處尋到婦人屍體。”
“孤女之屍,半個月後,方在一灣口蘆葦蕩中找到,只剩得一副屍骨,我那可憐的蓮娘妹子啊!”眾人聽了,胸中怒火中燒,均破口大駡,官衙雜役,豬狗不如。
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BKHx3Iy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