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與大山使團乘著風勢,歷經數日,終於抵達琉球主島——中山城下的小港。這片被海潮與戰火洗禮的土地,如今仍殘存焦黑的痕跡,卻也瀰漫著一種重生的氣息。
當地領主「尚元」親自接待了大山王國的使團,初見梅姬便露出驚訝神色:「你們……不是赤鱗嶼的人?」
梅姬微笑回答:「我們來自東方大山王國,願與貴國交好,共抗北方強敵。」
尚元一聽,臉色微變。他已聽聞東南方出現一個軍力與組織極強的島國,竟能擊敗赤鱗嶼軍隊並建起海軍,如今親眼所見,不禁重新審視眼前的盟客。
數日後,雙方舉行正式會議。梅姬以熟練的語言與邏輯,明確表達李辰的立場:
- 建立常設貿易航線,以大山的鐵器、糧食、紡織品,換取琉球的藥材、珊瑚、特殊魚種與航海知識。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7bpnbfHyy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ljl8ezUTw - 共同防衛條約,若赤鱗嶼或元軍再次侵擾琉球,則大山王國可提供軍事支援,作為遠海屏障的第一道防線。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950Ei8QvB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OB0duKbdd
尚元深思良久,最終點頭:「我們願意與大山結盟。若有大山為盾,琉球或許能渡過這次存亡之秋。」
協議簽訂之日,梅姬站在港口望向東南方的海面,心中無聲地想著李辰:「你這傢伙,現在真的像個國王了啊。」
與此同時,遠在大山市的李辰與內閣幾位核心成員正在確認一件里程碑式的進展。
歷經數年努力,來自東部深山、西部平原與南方濱海地區的部落,紛紛在軍事震懾與制度吸引下,主動加入大山王國聯盟。尤其在赤鱗嶼戰爭後,眾多部落意識到「若不聯合,就會成為獵物」,開始尋求整合。
阿武在一次高階軍會上報告:「目前王國的勢力已達全島。從最北的‘雞籠市’(基隆)到最南的‘嵐嶼市’(蘭嶼),皆已有軍政機構設立。」
李辰望著展開在他眼前的全島地圖,心中泛起一股奇妙的感覺。他不是帝王,但他的思想與組織,已經讓這座島嶼從四分五裂走向統一。
「我們不能驕傲。」他語氣冷靜。「元朝仍未出招,我們不過是在刀鋒尚未落下前搶得一步。」
努炮(早期火槍)的研發也正在推進中,阿嘎已帶領工房與火藥研究小組成功打造出第一代短距離連發火槍,但仍存在精度與裝填速度的問題。
李辰親自指導工房改良火藥配方,並開始制定新型制式兵器與訓練體系:「未來的戰爭,不是人多就贏,是技術與紀律的比拼。」
他也在思考一件事——當元朝真正到來時,台灣是否已做好成為太平洋防線核心的準備。
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4C7ude3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