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星光稀疏,營火旁的李辰手握著新繪製的村落草圖,目光卻穿越了火光,望向更遠的未來。青年團隊的成立如同第一顆種子,在部落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但他深知,這還只是開始。改變的範圍必須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尤其是部落中每家每戶最基礎的生活環境。
長久以來,部落的住房多是以竹木搭建的草棚,雖然快速便捷,卻無法有效抵擋風雨侵襲。冬季來臨時,潮濕的泥土地板常令家中陰冷難耐,夏日則因通風不良,讓人汗流浹背。房屋結構不牢固,颱風一來便容易受損,甚至危及家人安全。這樣的居住條件,對部落的發展構成了巨大阻礙。
「改善住房,是改革的下一步。」李辰在心中默默決定。他知道,打造堅固、舒適的居所,不僅能提升部落生活品質,也能激勵人們對未來的信心與歸屬感。而這,正是他青年團隊可以發揮所長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李辰帶著巴奈、小雷與伊魯,走到部落中心一塊較平坦的空地。陽光穿透樹梢,灑落在尚未動工的場地上,露出一片等待改造的空白。他將事先準備好的簡單建築圖紙攤開,指著線條與結構,開始講述。
「房子的牆體要穩固,屋頂傾斜可以讓雨水順利流下,不會積在上面。地基要高,避免雨季淹水。還要留通風口,讓屋內空氣流通。」他用簡單的話語配合手繪圖示,一一說明基本原則。
巴奈認真地測量空地的長寬和坡度,細心記錄每個數據,小雷則在旁幫忙標記需要挖溝或加固的位置,伊魯則像往常一樣,熱衷於將所學繪成細緻的模型和草圖,甚至提出用藤蔓加固屋頂的創意。
阿嘎在旁觀察著這一切,偶爾插話分享自己多年製作農具與木工的經驗,他提議利用附近堅韌的竹子作為支架,並展示如何用繩結繫牢,這些技術正是打造耐用建築的關鍵。青年們對這些知識充滿興趣,邊聽邊筆記。
隨著建築的骨架逐漸成形,部落的其他村民紛紛圍了過來,既驚奇又懷疑。有人嘀咕著:「這樣的房子真的比我們的草棚好嗎?」「拆掉老房子重蓋,花費會不會太大?」李辰知道這種質疑難以避免,但他用誠懇的態度解釋:「新的房子雖然建造費時,但能抵擋風雨,長遠來看省下許多修繕和疾病的損失。」
巴奈看著自己的雙手沾滿泥土,心中燃起一股使命感。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不只是丈量土地的責任,更是在為家人與部落鋪路。小雷也從獵人的角度思考著如何利用空間,讓家門口的通風口不被風沙直接吹襲。伊魯則頻頻提出各種大膽的設計想法,令李辰既感到欣慰,也提醒自己改革路上還有許多挑戰。
數週後,第一座新的木竹結構房屋終於成型。屋頂覆蓋著編織的草蓆,牆體用厚實的竹片編織而成,內部地板用平整的泥土和壓實石塊鋪就,比起傳統草棚堅固許多。當第一陣雨落下,屋頂的排水順暢,地面依舊乾燥,屋內空氣流通清新。村民們驚訝於這改良的效果,開始願意接受更多的改建計劃。
阿武站在一旁,語氣沉穩卻帶著肯定:「這是部落的新希望,若能持續下去,我們的生活將改變。」
李辰擦去額頭的汗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與責任感。「這只是開始。」他低聲說道,「一切,都還有無限可能。」
他知道,只要這群青年繼續努力,這些新的建築將成為部落進步的象徵,而他的改革藍圖,也終將在這片土地上慢慢展開。
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VhASzGp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