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開始對「每節一字母」稍作修改,不再順序講述24希臘字母,畢竟字母次序的意義實在有限;另外本部份將獨立成章節,方便讀者重温,無意深究的讀者亦可跳過本節。)
每節一字符:氣音符「‘」(較難 & 易認錯!)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SViQuncwW
這一節我們要說一個特殊音符「‘」,即本節新詞彙「賀(ὁ)」之中, “ο” 上方的音符。(不同網頁字體稍有不同,以下附上Times New Roman字體的「‘」在word 文件裏的截圖)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2saYHS3kF
所有元音(vowel,又稱母音、響音),即 Αα Εε Ιι Οο Υυ Ηη Ωω,也可加上氣音符,變成 Ἁἁ Ἑἑ Ἱἱ Ὁὁ Ὑὑ Ἡἡ Ὡὡ。此外,在少數詞彙中,輔音 Ρρ 也能放上氣音符,變成Ῥῥ。
正常顯示下,Times New Roman字體的各帶氣音符字母應顯示為: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TdX2XByXR
「‘」這音符,簡單來說就等於英文的 Hh字母,代表送氣音,即粵語近音「夏、希、哭、吃、賀」的聲母,IPA國際音標: [h]。故此 “ο” 讀作「哦」,而 “ὁ” 則讀作「賀」。
不過此音在希臘文裏不用字母表示,而是用音符 (敬請留意希臘文字母Ηη與英文字母Hh 並不對應!)。
這是古希臘文獨有的音符,現代希臘文已失去了此音符(也不再有送氣 [h]音)
留意氣音符 “ὁ (賀)” 與重音符 “ό (柯)” 容易混淆,要小心閱讀;兩音符亦有同時使用的可能,例如 “ὅ (呵)”,此時氣音符位於重音符左方;氣音符亦能與「揚抑符 “ᾶ ῖ ῦ ῆ ῶ” 」同時使用,寫成 “ἇ ἷ ὗ ἧ ὧ”。
例:ὁάνθρωπος, ὁ Σωκράτης, ἁ ἁ ἁ ἁ ἁ (哈哈哈哈哈)
* ︾︾︾ * ︾︾︾ *
以下深入討論兩個對於本作的潛在質疑,讀者若無意深究大可跳過
註1:上述提到的「氣音符」,學界普遍稱之為「粗氣符 (Smooth breathing mark)」,不過筆者認為「氣音符」此譯更易理解。
註2:古希臘文學界傳統以來還有本作未出現過的「柔氣符『’』」,例如 “ὀ”,顧名思意即上述「粗氣符」的相反⸺代表「沒有送氣音」的意思。不過筆者決定拒絶使用這個音符,原因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1. 極易與其他音符混淆。
2. 只要不標示氣音符便能表達同樣意思 (如 “ο”),沒有存在必要。
做人貴求與時並進,必要時請破舊立新。若有研習古希臘文的同好能提出「請遵從學界傳統」以外的理由去繼續使用柔氣符「’」,歡迎留言指教。
* ︾︾︾ * ︾︾︾ *
主線明晚(週日) 9:45 續!
ns18.220.98.15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