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大樓的會議室燈光明亮,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和新文件的紙香。沈嘉寧提前十分鐘抵達,坐在心外科代表席,桌上攤開主任交代的重點筆記。她不斷告訴自己,今天只是臨時代理,開完會就好。
與會人員陸續進場。當顧景川推門而入時,沈嘉寧下意識繃緊了肩膀。兩人目光短暫交會,她很快移開視線,只當沒看見。顧景川則在會議桌另一端坐下,神情平靜,手邊放著一支熟悉的鋼筆。
會議正式開始。行政主管簡要介紹項目背景後,顧景川起身,條理分明地展示設計理念。他語氣平穩,專業自信,特別強調病房動線、照明、隔音和家屬休息區的創新設計。「我們希望這個空間不只是治療身體,更能給患者和家屬一點安心感。」他說。
沈嘉寧一邊記錄,一邊根據主任的意見,適時補充醫療流程與臨床需求,語氣冷靜,態度一絲不苟。她提出心外科患者術後照護的動線、急救設備的配置以及家屬等候區的隱私問題。顧景川則耐心聆聽,偶爾點頭,現場在圖紙上記錄修改。
討論環節,各科室代表針對設計細節提出實際疑問。沈嘉寧根據主任交代,簡明扼要地說明心外科的需求與限制,並提出幾項改善建議。顧景川則現場以鋼筆在圖紙上標註、修正,動作流暢而專注。沈嘉寧無意間瞥見那支鋼筆,心頭微微一緊,腦海裡閃過六年前的夏天。
兩人的互動全程保持在專業範圍,語氣克制,沒有多餘的寒暄。即使偶爾交換意見,也只是短暫的點頭或簡單回應。旁人看來,他們只是兩個敬業的專業人士。
會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氣氛逐漸轉為積極。行政主管對設計團隊和臨床代表的專業互動表示肯定,並希望後續能多聽取醫護的聲音。沈嘉寧將會議紀錄、主任交代的重點一一記下,心裡卻始終無法平靜。
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陸續離開。沈嘉寧收拾資料,正準備離開時,顧景川禮貌地點了點頭,語氣平靜:「謝謝你的意見。」
「主任交代的內容,有需要再聯絡。」沈嘉寧淡淡回應,語氣公事公辦。
兩人之間的氣氛依舊拘謹,彼此都保持著職場上的距離。沈嘉寧快步離開會議室,走廊裡的腳步聲在她耳邊回響許久。
回到家裡,夜色已深。沈嘉寧將包包隨手放在沙發上,整個人癱倒在客廳的椅墊裡。屋內靜悄悄的,只聽得見時鐘的滴答聲和自己微弱的呼吸。
她本想直接去洗澡,腦海裡卻反覆浮現會議上顧景川專注書寫、用鋼筆在圖紙上標記的畫面。那支筆的筆尖在燈光下閃過一絲熟悉的光澤,讓她心頭一緊。
「原來他還留著那隻鋼筆...」
沈嘉寧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那是她青春裡最用心挑選、最捨不得送出的禮物。她還記得當年為了買下那支筆,省吃儉用了好幾個月,也記得自己在紙條上寫下的那句話——如今卻再也說不出口。
夜色靜謐,只有時鐘的滴答聲陪著她,這場合作才剛開始,過去的回憶卻已經悄然甦醒。她努力讓自己專注於醫學、專注於當下,卻發現有些記憶,總會在夜深人靜時不請自來。
ns18.119.167.22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