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黑色金屬小盒,靜靜地躺在王德福沾滿淤泥的手中,散發着一種與周遭古老環境格格不入的氣息。
載湉接過盒子,入手感覺異常沉重,遠超其體積應有的份量。盒子表面異常光滑,似乎並非凡鐵,通體找不到一絲接縫,渾然一體。唯一能看出是開口的地方,只有側面一道極細的縫隙,以及縫隙旁一個設計精巧、樣式古怪的卡扣,看起來需要特殊的手法或工具才能開啟。
這是什麼?那位“前輩”穿越者遺留的?他/她為何將此物藏於(或遺落於)那引水渠入口附近的水下?裡面又裝着什麼?
無數個疑問瞬間湧上載湉心頭。但他知道,現在不是探究這個的時候。
“先收好,回去再說!”他果斷地道。
兩人不敢再耽擱,迅速將裝滿水的容器(主要是水囊,其他布袋之類效率太低,只取了少量)整理好,再次互相攙扶着,小心翼翼地沿着濕滑的石階向上攀登。
有了充足的水源,他們的心情放鬆了不少,但體力消耗巨大,加上王德福有傷在身,回去的路程依舊艱難。
終於,他們再次回到了內層密室的入口。王德福按照約定,輕輕敲擊了石門。
裡面很快傳來梁安蒼老的聲音:“是皇上嗎?”
“是朕!”
石門應聲向內滑開。梁安、小石頭和翠兒看到他們帶着滿滿的水囊平安歸來,臉上都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喜悅和激動!
“水!是水!”小石頭第一個歡呼起來。
“太好了!菩薩保佑!”梁安也是喜極而泣。
翠兒雖然沒敢出聲,但眼中也閃爍着劫後餘生的光芒。
“快!先把門關好!”載湉吩咐道。
石門再次關閉,橫閂落下。這個隱藏在地底深處的密室,再次成了他們隔絕外界戰火和混亂的、脆弱的“桃花源”。
王德福一進來,便靠着牆壁滑坐下去,臉色蒼白,顯然之前的行動加劇了他的傷勢。翠兒連忙上前,拿出乾淨的布條(來自箱子裡的襯墊),想替他重新處理一下滲血的傷口。
載湉則將打回來的水小心地分發下去。他嚴格控制着飲用量,雖然找到了水源,但每次出去打水都伴隨着巨大的風險,必須精打細算。
隨後,他將那個神秘的黑色金屬小盒拿了出來,放在石桌上,藉着頭頂明亮的白光仔細觀察。
盒子不大,約莫巴掌大小,方方正正。材質非金非鐵,觸手冰涼,表面有一種奇異的磨砂質感。那個卡扣的設計極為精巧,似乎是某种齒輪或卡榫結構,完全看不出如何開啟。
“皇上,這是何物?”梁安好奇地湊過來問道。
“朕也不知,或許是前人遺留的機關匣子吧。”載湉隨口應付了一句,隨即想起了什麼,從懷中掏出了那個黃銅羅盤,試探着將其靠近金屬盒子。
奇異的事情發生了!
當羅盤靠近盒子一定距離時,那原本靜止的指針,突然如同被什麼東西引動一般,開始劇烈地、毫無規律地旋轉起來!發出輕微的“嗡嗡”聲,與之前嚇退潰兵時的聲音有些相似,但更加微弱!
“它…它動了!”小石頭驚奇地指着羅盤。
王德福和梁安也瞪大了眼睛。
載湉心中劇震!果然有關聯!這個盒子,絕對和那位“前輩”穿越者有關!羅盤能對它產生反應,是否意味着羅盤本身就是打開這個盒子的“鑰匙”或者“感應器”?
他嘗試着將羅盤以不同角度、不同位置靠近盒子上的卡扣,但除了指針持續旋轉外,並沒有觸發任何開啟的跡象。
看來,開啟這個盒子,還需要特定的方法或者…時機?
他嘗試着用之前找到的鑿子去撬動卡扣,但那黑色金屬異常堅硬,鑿子下去連個白印都沒留下。強行破壞顯然是不行的。
“看來,只能暫時擱置了。”載湉有些遺憾地將盒子和羅盤都小心收好。當務之急,還是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對未來的準備。
接下來的幾天,密室內建立起了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氛圍。
載湉根據“電燈”的使用情況(似乎一直很穩定,沒有減弱的跡象,讓他對水力驅動的猜想更加確信),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和工作計劃。
白天(以他的生物鐘估算),保持燈光開啟。他自己則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永樂大典》殘卷和那些技術圖紙的研究之中。他讓識字不多的梁安幫忙整理那些殘卷(主要是按內容大概分類),自己則重點攻關那些機械和化學圖紙。
王德福則安心養傷,翠兒負責照料他的飲食起居(主要是喂水和“古董”乾糧)。小石頭則成了載湉的臨時“書童”,幫他遞送卷軸,整理筆墨(他們在箱子裡也找到了一些保存尚好的筆墨紙硯)。載湉也會在研究的間隙,教小石頭認字,給他講解一些圖紙上簡單的幾何和物理概念,算是寓教於樂,也為將來培養一個可用的助手。
夜晚,則熄滅電燈,只留一盞油燈(他們用找到的油脂勉強維持着)用於守夜。載湉和王德福(傷勢稍好後)、梁安輪流守在上層石室通往密道的入口處,以及內層密室的石門後,時刻保持警惕。
在研究的過程中,載湉越來越驚嘆於那位“前輩”的學識和能力。那些圖紙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很多細節都考慮到了實際製造的可行性,甚至對材料的選擇和替代方案都有標註。而那些《永樂大典》的殘卷,更是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涉及天文、地理、農桑、水利、醫藥、軍工等方方面面,其中蘊含的許多古代智慧和技術細節,甚至能與那些“未來”的圖紙相互印證和啟發!
比如,他在一卷關於“火藥雜造”的殘卷中,看到了關於提純硝石和控制硫磺比例的詳細記載,這恰好能與他看到的那些化學藥品標籤聯繫起來!他又在一卷關於“機巧”的圖譜中,看到了一種利用水力驅動的連環汲水裝置,其結構雖然原始,但與那張手搖發電機圖紙旁邊“水力驅動”的註解,似乎遙相呼應!
過去與未來,古老東方的智慧與超越時代的科技,就這樣奇妙地在他眼前交匯、碰撞!
這天,載湉正聚精會神地研究着那張手搖發電機的圖紙,試圖徹底弄懂其內部線圈纏繞和電樞構造的原理。他將圖紙與那個裝滿金屬零件的箱子對照着,忽然發現,箱子裡那幾個大小不一的、帶有奇特凹槽的銅質圓柱體,似乎正好能與圖紙上標註的“電刷固定座”的尺寸和形狀吻合!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銅柱和圖紙反覆比對,越看越是確信!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心中形成——或許…或許可以嘗試着,組裝一下這個手搖發電機?!零件似乎是現成的,圖紙也足夠詳細!如果能成功,他們就能擁有獨立的、可移動的光源和…電力!
這個念頭,讓他的心臟再次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動起來!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向石桌上那些散發着幽暗光澤的金屬零件,又看了看身邊那幾個對未來充滿茫然和恐懼的同伴。
或許,改變命運的契機,就從這小小的密室,從組裝這台來自“前輩”的發電機開始?
ns3.138.137.2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