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米湯、檸檬汁煉製的“密寫術”,以及與王德福共同約定的《論語》密碼本,載湉在瀛台這座黃金囚籠中的秘密活動,終於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他開始更加系統地運用這些工具。每日的觀察、分析和短期的想法,他會用檸檬汁快速記錄在普通的草紙上,待夜深人靜時,用燭火烤出字跡,仔細閱讀、記憶後,便立刻將草紙焚毀,不留半點痕跡。
而那些更為長遠的規劃、對關鍵人物的評估、以及從密信或零星消息中推導出的重要結論,他則會花費更多心思,用《論語》密碼本進行轉譯,然後再用米湯小心翼翼地謄寫在玉扣紙上,混入他日常練字的“廢稿”之中。
王德福成了他唯一的“解碼器”和“存儲器”。載湉會有意地將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用密碼寫下,讓王德福解讀並背誦,以此來訓練他的熟練度和記憶力,也加深了兩人之間無形的羈絆。王德福對此也極為上心,他深知自己如今的性命前程,已完全繫於這位看似落魄、實則深不可測的年輕帝王身上。
隨著安全感的提升,載湉的情報收集也變得更具針對性。當務之急,是弄清楚兩件事:一是關乎他自身帝位安危的“己亥建儲”風波;二是那封密信中提到的、可能引發滔天巨禍的“拳民”活動。
關於“建儲”,信息被封鎖得極嚴。《邸報》上自然不會有任何提及。載湉只能旁敲側擊地讓王德福留意宮中是否有關於大阿哥溥儁(惇親王載漪之子)的異常動向,或者是否有高層官員頻繁出入頤和園等跡象。
而關於“拳民”,也就是義和團,情況則稍微有些不同。這畢竟是發生在宮外、涉及地方治安的事情,消息的流動性相對大一些。
“德福,”載湉一邊翻閱著一本棋譜,一邊看似隨意地問道,“近來天氣轉涼,聽聞不少地方鬧起了拳匪?不知是真是假?”他故意用了“拳匪”這個帶有貶義的稱呼,以符合他“不問政事”的身份。
王德福正在為他研墨,聞言手上的動作頓了一下,低聲回道:“回皇上,奴才也聽聞了一些。好像…直隸和山東交界那邊,鬧得比較兇。聽說是一些練拳的鄉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跟洋人和教民起了不少衝突。”
“扶清滅洋?”載湉放下棋譜,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地方官不管嗎?”
“聽說…地方官也頭疼得很。”王德福壓低聲音,“剿吧,怕激起民變;不剿吧,洋人那邊又不斷施壓。而且…而且奴才還聽說,朝裡有些大人…似乎還挺贊同他們‘滅洋’的口號,覺得是…民心可用……”
載湉心中咯噔一下。來了!歷史上那荒謬的一幕,果然還是出現了!
那些守舊頑固、對洋人恨之入骨的朝臣,如剛毅、趙舒翹之流,正是因為看到了義和團那看似“刀槍不入”的神功和狂熱的排外情緒,便將其視為可以利用的力量,最終慫恿慈禧做出那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的瘋狂決定!
“民心可用……”載湉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冰冷。一群愚昧、狂熱、被迷信和仇恨裹挾的烏合之眾,如何能抵擋洋人的堅船利炮?這不是民心,這是把整個國家往火坑裡推!
為了獲取更直觀的信息,他又想到了小石頭。
他以“近來胃口不佳,想嚐嚐宮外的小點心”為由,給了小石頭一些碎銀子,讓他跟隨採買太監出島時,去東華門外那些比較有名的餑餑鋪,買幾樣“尋常百姓愛吃的”點心回來。
這同樣是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小石頭領了任務,高高興興地去了。
第二天,小石頭不僅帶回了幾樣熱乎乎的、帶著市井氣息的點心,還帶回了一些街頭巷尾的見聞。
“皇上,您嚐嚐這個驢打滾,還有這豌豆黃,外頭都說好吃!”小石頭獻寶似的捧上點心,隨後又有些興奮地說,“奴才今兒個出去,看見好多人在談論那些練拳的呢!有人說他們能刀槍不入,唸唸咒就能請神仙上身,洋人的槍炮都打不著!還有人說,順天府好像抓了幾個鬧事的拳民,結果…結果被幾個大官給保下來了!”
載湉默默地聽著,拿起一塊豌豆黃,卻絲毫嚐不出甜味。
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義和團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京城,並且得到了部分官員的暗中支持!“扶清滅洋”的口號,正如同病毒一般,在底層社會和部分官僚中迅速蔓延。
他知道歷史的結局:慈禧最終會被這股狂熱的“民意”所綁架,悍然向十一國宣戰,引來八國聯軍的入侵,京城淪陷,他和慈禧倉皇西逃,最終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大清的國運徹底跌入谷底。
不行!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
可是,他能做什麼?
他被囚禁在這小小的瀛台之上,手無寸權,連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外面的世界正在滑向深淵,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和焦慮感,如同冰冷的潮水般將他淹沒。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腦中瘋狂地思考著對策。
阻止義和團?不可能。現在去否定“扶清滅洋”,只會被頑固派視為“心向洋人”的漢奸,加速自己的滅亡。
提醒慈禧?更是癡心妄想。慈禧現在只怕巴不得利用這股力量來對付洋人,轉移國內矛盾。
唯一的辦法,似乎只有……等。等待這場狂熱自行燃燒到頂點,等待八國聯軍的巴掌狠狠地扇在慈禧和頑固派的臉上,等待他們撞得頭破血流之後,或許……才能迎來一線轉機?
但這個代價太大了!是數十萬生靈塗炭,是國家的尊嚴被踐踏在地,是未來數十年沉重的賠款枷鎖!
載湉痛苦地閉上了眼睛。他第一次如此痛恨自己的先知先覺,卻又如此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
良久,他才重新睜開眼,眼神中的焦慮和痛苦已經被壓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冷酷的決絕。
既然無法阻止災難的發生,那就必須在災難中尋找機會!
他回到書桌前,拿出《論語》密碼本和米湯墨水。
他開始記錄,用密碼分析義和團運動的弱點、清廷內部各派系在事件中的立場變化、八國聯軍的組成和可能的進軍路線、以及……如果京城淪陷,他自己該如何自保,甚至如何利用這場混亂,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他不能再僅僅滿足於自保和收集信息了。他必須開始制定更為積極、甚至可以說是冒險的預案。
儘管他現在連瀛台都出不去,但思想的推演和計劃的制定,卻可以跨越宮牆的阻隔。
筆尖在空白的紙上劃過,留下隱形的字跡。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未來的憂慮,和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決心。
窗外,天色漸暗,風雨欲來的氣息,似乎更加濃重了。
ns3.149.246.10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