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slzHAz1Od
窗外,夜涼如水,星光稀疏。濟南府南郊的這處秘密莊園——靜園,此刻彷彿是亂世驚濤中的一座孤島,將外界的喧囂與殺戮暫時隔絕在外。
書房內,燭火(僕役送來了充足的蠟燭和燈油)跳躍,映照着載湉清瘦而凝重的臉龐。他面前的書案上,攤開着幾樣足以讓任何知曉內情的人都為之瘋狂的物品:幾卷來自明初、記載着失落智慧的《永樂大典》殘卷;幾張繪製精確、充滿了未來科技感的機械圖紙;一個指針穩定、卻曾在關鍵時刻爆發出異能的黃銅羅盤;以及…那本最為神秘的、記載着一切源頭秘密的…深褐色皮面德文日記。
逃亡路上的疲憊、飢餓和恐懼,似乎都被隔絕在了這個安靜的空間之外。一種強烈的求知慾和解開謎團的迫切感,驅使着載湉幾乎忘記了休息。他知道,這些東西,是他能否在這個時代立足、能否實現心中抱負的最大關鍵。
他首先拿起的,便是那本德文日記。
日記的紙張厚實而柔韌,觸感極佳,顯然也是非同一般的製品。封面沒有任何文字,翻開扉頁,便是那行他已經辨認出來的花體德文簽名和年份:「Anno Domini 1861,G. von Richter」。
格里戈爾·馮·里希特,1861年……載湉默默念着,心中充滿了感慨。一位三十多年前的德國工程師,究竟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到這片古老而陌生的土地,並最終長眠於紫禁城的地底?
他深吸一口氣,翻開了下一頁。
密密麻麻的、如同蝌蚪般扭曲的德文手寫花體字,瞬間佔據了他的視野!那是一種與他所熟悉的、印刷體拉丁字母截然不同的書寫方式(Kurrentschrift),許多字母的形態都發生了變化,連筆之處更是隨性灑脫,這無疑又給他的解讀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他拿出從黑盒子裡找到的那個帶放大鏡的觀察鏡,湊近紙面,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仔細辨認、比對。他前世雖然因為研究歷史的需要,接觸過一些歐洲語言,但德語僅限於認識字母和最基礎的詞彙,面對這種手寫的花體古德語,簡直如同在看天書!
他耐着性子,從最容易辨認的阿拉伯數字和日期入手。日記的記錄似乎很有規律,大多以日期開頭。他很快就確認了日記的起始時間,確實在1861年初。他還在一些段落中,辨認出了「Peking」、「Tianjin」、「Shanghai」等地名,以及「Preußen」(普魯士)、「Deutschland」(德意志,當時尚未統一)等國名。
這些信息,勾勒出了里希特先生最初的活動軌跡:他似乎是在1861年左右,從歐洲來到中國,先後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停留。
接下來,載湉開始尋找那些可能與科技相關的詞彙。他對照着那些技術圖紙上的標註(雖然標註也混雜着德文和一些奇怪的符號),試圖在日記中找到對應的詞語。
這個過程異常艱難。他如同一個在浩瀚沙灘上尋找特定沙礫的旅人,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眼力。
幾個時辰過去,他眼睛看得酸澀,頭腦也有些發脹,收穫卻寥寥無幾。他只是勉強辨認出了幾個可能與機械或化學相關的、頻繁出現的詞根或縮寫,比如與齒輪(Zahnrad?)相關的「Zahn」,與蒸汽(Dampf?)相關的「Dampf」,與電力(Elektrizität?)相關的「Elek」,以及一些化學元素的符號(如Fe、Cu、S等)。
更讓他沮喪的是,日記中似乎還夾雜着大量的…個人情感的抒發?有些段落的語氣明顯不同,似乎是在記錄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他甚至看到了一頁紙上,用炭筆潦草地勾勒出了一個…西洋女子的側面素描像,與掛墜盒裡那個金髮女子依稀有些相似!旁邊還有幾行字,他一個也看不懂,但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或許是思念?或許是遺憾?
這位前輩,不僅僅是一個埋頭於技術的工程師,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他為何來到遙遠的東方?他經歷了怎樣的掙扎?他最終的悲劇又是如何釀成的?
解開這些,不僅關係到技術的秘密,更關係到理解這個“先行者”本身,甚至可能…關係到載湉自己未來的命運!
“必須學會德語!”載湉放下日記,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心中做出了決定。依靠猜測和零星的辨認,效率太低了!他必須掌握這門語言!
可是,在這與世隔絕、危機四伏的環境下,又去哪裡學習德語呢?找個德國傳教士?還是…寄希望於東海先生的網絡能找到相關的書籍或人才?這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看來,在找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前,他只能繼續用這種最笨拙、最原始的方法,一點點地去“啃”這本天書了。
他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到那些技術圖紙和《永樂大典》殘卷上。相較於完全陌生的德文,這些至少是他能夠理解和吸收的。
他開始嘗試着將兩者進行更深層次的結合。他仔細研究着蒸汽機的圖紙,同時翻閱着《大典》中關於冶煉、鑄造、甚至是風箱、水排等傳統動力機械的記載,試圖尋找可以相互借鑑、甚至替代改良的方案。
他研究着電學的原理,又從《大典》的“格致”篇章中,尋找關於磁石、雷電等自然現象的描述和古人的理解,試圖建立起某種跨越時空的聯繫。
他甚至開始思考,能否利用現有的材料(比如密室中找到的化學品)和古籍中記載的某些“丹方”(雖然大多是煉丹術,但其中或許蘊含着樸素的化學反應原理),來嘗試製作出…更穩定的化學電池?或者…更有效的火藥?
這個過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也…充滿了奇妙的樂趣和巨大的潛力!
載湉完全沉浸在了這種對知識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構想之中,幾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也暫時忘卻了自身的困境和危險。
他知道,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他更清楚,這或許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和力量,他才能真正扼住命運的咽喉,去開創一個…屬於他,也屬於這個國家的新生!
窗外,夜色深沉。而這間隱藏在齊魯大地深處的、小小的書房裡,一盞昏黃的油燈,卻正靜靜地燃燒着,映照着一個年輕帝王眼中那不滅的、求知與變革的火焰。
ns3.141.38.1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