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深入虎穴
凌晨三点,青林化工厂区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程远山蹲在干涸的老河道里,手指轻抚着水泥墙上的裂缝。这条被遗忘的排水道直通厂区内部,是老周地图上标注的"B路线"。
"裂缝比想象中宽,"他低声对身后的苏雨晴说,"我能挤进去。"
苏雨晴抓紧他的手臂:"太危险了。我们应该等天亮后联系上级部门。"
"然后看着他们提前销毁证据?"程远山摇头,"昨晚的排污意味着他们正在加速行动。老周用命换来的线索不能白费。"
他脱下外套,只穿一件紧身T恤,将多功能刀咬在嘴里,像鱼一样滑入狭窄的缝隙。水泥刮擦着手臂,留下道道红痕,但他顾不上疼痛。五分钟后,他出现在墙的另一侧,用绳索将苏雨晴拉了过来。
厂区出奇地安静,只有远处污水处理中心的灯光亮着。程远山根据记忆中的地图,带着苏雨晴沿着管道阴影前进。每走几步就停下来观察巡逻情况,钓鱼人培养出的耐心和观察力此刻发挥了最大作用。
"那里就是控制室。"程远山指着污水处理中心旁的小楼,"但正门有监控。"
苏雨晴指向楼侧:"通风管道,我可以爬进去。"
两人分工明确:苏雨晴潜入控制室拷贝数据,程远山则前往污水处理池寻找排污证据。分开前,程远山将一枚钓钩塞进苏雨晴手心。
"万一有情况,把它挂在显眼处,我会找到你。"
苏雨晴点点头,消失在通风口阴影中。程远山深吸一口气,转向污水处理区。三个巨大的沉淀池排列在空地上,刺鼻的化学气味令人作呕。他戴上准备好的简易口罩,沿着池边探查。
第二个沉淀池旁的控制面板引起了他的注意。面板看似普通,但地面有新鲜的拖拽痕迹。程远山轻轻移开面板,发现后面藏着一个手动阀门,连接着一条隐蔽的管道——正是他们夜间在湖中看到的那种。
"分流系统..."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猫腻。白天,污水走正规处理流程;夜晚,通过这个阀门直接排入湖中。他迅速拍照,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脚步声。
程远山闪身躲到沉淀池后,看到两个穿工作服的男人推着装有蓝色塑料桶的小车走来。其中一人正是钓鱼比赛组委会主任张德海。
"快点,天亮前必须处理完。"张德海催促道,"老板说了,这批废料今晚全排掉,明天设备要全部拆除。"
"太冒险了吧?"另一人犹豫道,"最近调查的人那么多..."
"所以才要快刀斩乱麻。"张德海冷笑,"等湖里证据被稀释,谁还能证明什么?那老头和两个多管闲事的家伙已经处理了,再坚持一晚就大功告成。"
程远山握紧拳头。老周果然是被他们害的!他小心地跟随着两人,看着他们将蓝色桶中的黑色粘稠液体倒入一个隐蔽的入口。液体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完全避开了处理系统。
取证完毕,程远山准备撤退与苏雨晴汇合,突然听到控制室方向传来警报声。紧接着,对讲机里响起急促的呼叫:"通风系统有人闯入!全员警戒!"
程远山心头一紧,不顾暴露的风险冲向控制室。刚到楼下,就看到苏雨晴从二楼窗口爬出,身后有人影晃动。
"跳!"他大喊。
苏雨晴毫不犹豫地从窗口跃下,程远山稳稳接住她,两人滚作一团。苏雨晴的额头擦伤了,但紧紧抱着一个硬盘:"拿到了!控制系统所有操作日志!"
追兵的脚步声逼近。程远山拉起苏雨晴向围墙方向跑去,却发现退路已被封堵。危急时刻,他注意到地上的雨水井盖。
"下水道!"他撬开井盖,推苏雨晴下去,自己紧随其后。黑暗潮湿的隧道里,两人踉跄前行,身后传来愤怒的咒骂和手电筒的光束。
"这边!"程远山凭借方向感找到一条支路。钓鱼人对水流和地形的理解再次救了他们——这条管道通向厂区外的排水口。
半小时后,两人狼狈地爬出排水口,浑身湿透但证据安然无恙。远处,青林化工厂区警灯闪烁,如同被惊扰的蜂巢。
"他们知道暴露了。"苏雨晴喘息道,"必须立刻把这些送到省里!"
程远山检查手机——没有信号。最近的公安局在二十公里外的邻镇,徒步太危险。
"大鹏!"他突然想起,"他表哥有辆货车,每天凌晨往省城送鱼获。"
两人穿过树林,抄近路赶往镇郊的水产集散地。途中,程远山发现苏雨晴的脚步越来越慢。
"你受伤了?"
苏雨晴摇摇头,但脸色苍白。程远山不由分说背起她,感受到她在微微发抖。
"坚持住,就快到了。"
天色微明时,他们终于拦下了李大鹏表哥的货车。看到两人的狼狈样子,李大鹏二话不说拉开车门:"上车!我送你们去省环保局!"
第六章 风暴来临
省环保局应急办公室内,程远山和苏雨晴面对着一屋子神情严肃的官员和技术人员。硬盘数据被投影在大屏幕上,一页页操作日志、一张张排污照片、一段段视频证据,构成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这已经不仅是违规排污了。"省环境监察总队队长沉声道,"故意篡改监测数据,私设暗管偷排危险废物,涉嫌构成环境污染犯罪。"
苏雨晴补充道:"根据我们的采样分析,排放物中含有高浓度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青林湖生态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一位女检察官快速记录着:"我们需要立即查封青林化工,固定证据,控制相关人员。"
程远山却注意到会议室角落,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始终沉默,眼神闪烁。当讨论到立即行动时,他突然插话:"这案子牵涉面广,是否应该先向市领导汇报再行动?"
会议室气氛顿时微妙起来。程远山想起老周的警告和张德海的身份,立刻明白了什么。他悄悄离开座位,给李大鹏发了条信息。
半小时后,由省监察总队直接指挥的特别行动组成立,绕开市级部门直奔青林镇。程远山和苏雨晴随车返回,作为案件关键证人。
车队接近青林镇时,天空乌云密布,远处雷声隆隆。程远山望着熟悉的湖景,心中五味杂陈。这场风暴,终究是来了。
青林化工厂区大门紧闭,但特别行动组出示搜查令后,保安不得不放行。技术人员直奔控制室和污水处理区,很快找到了那个隐蔽的分流阀门和蓝色废料桶。
"全部查封!"队长命令道,"所有电脑硬盘、操作记录、财务报表,统统带走!"
程远山带着两名警察直奔张德海的办公室。推开门时,这位组委会主任正在电脑前疯狂删除文件。
"来不及了,张主任。"程远山冷冷地说,"省里的服务器已经备份了所有数据。"
张德海脸色灰败,但眼中仍闪着凶光:"你以为这样就赢了?青林化工养活了半个镇子!没有我们,这里就是个死镇!"
"用毒水养活的'繁荣'?"苏雨晴怒斥,"医院呼吸科病例三年增加了三倍,湖区鱼类畸形率超过40%,这就是你们的贡献?"
警察给张德海戴上手铐时,程远山注意到他办公桌上的相框——照片中,张德海与一个西装男子站在钓鱼比赛颁奖台上,背后横幅写着"青林化工杯"。
"那是谁?"程远山指着西装男子问。
张德海冷笑:"省里的大人物,你们动不了的人。"
就在这时,程远山的手机响了。李大鹏发来一张照片和一段语音:"远山哥,我在整理老周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个!"
照片上是一本发黄的记事本,翻开的那页记录着十年前的某次会议:"今日与QL副总林国强商谈污水处理系统预算削减方案,坚持反对无效。林称有省环保局X副局长支持,可规避检查..."
程远山立刻明白了张德海口中的"大人物"是谁。他快步走向行动组队长,递上手机:"您需要看看这个。"
风暴终于降临青林镇,豆大的雨点砸在湖面上,激起无数涟漪。程远山站在厂区门口,望着被戴上手铐带走的化工厂高管们,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老周没能看到这一幕,而青林湖的伤痕需要多久才能愈合?
苏雨晴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把伞:"在想什么?"
"钓鱼。"程远山轻声说,"等这一切结束,我想教你钓鱼。老周说得对,只有了解水的人才会真正爱护水。"
苏雨晴微微一笑:"成交。不过首先..."她指向湖的方向,"我们得确保再没有人能伤害它。"
雨幕中,警笛声响彻青林镇。这场始于钓鱼的调查,终于引来了正义的风暴。
第七章 新生的涟漪
三个月后,青林湖湿地公园揭牌仪式上,程远山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旁,望着台下的人群。曾经的化工厂区已被拆除,正在改建为生态教育基地。省内多家媒体架起摄像机,准备记录这一环保典型案例的后续。
"下面请项目顾问程远山先生发言。"主持人宣布道。
程远山走上台,感到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干涩:
"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个爱钓鱼的普通人。青林湖教会我读水,而这次,水告诉我它病了..."
他讲述了如何从钓鱼人的角度发现湖水异常,如何与苏雨晴合作调查,以及老周为此付出的代价。台下,坐在第一排的周雯悄悄抹泪,身旁是仍在康复中的老周——老人奇迹般挺过了那次化学中毒,虽然肺部永久受损,但见证了化工厂的倒闭。
"今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程远山继续道,"青林湖的生态恢复至少需要十年。我们会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水质报告,让所有人共同守护这片水域。"
掌声中,程远山看到苏雨晴站在人群后方,穿着研究院的制服,对他竖起大拇指。过去三个月,她牵头制定了青林湖生态修复方案,并推动省里出台了更严格的工业排污标准。
仪式结束后,两人漫步在新建的湖滨步道上。初秋的阳光洒在湖面,泛起粼粼波光。远处,几个孩子在水边嬉戏,岸边垂钓者悠闲地甩出鱼线。
"看起来像幅画,是不是?"苏雨晴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虽然知道湖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程远山点点头:"但至少,鱼回来了。上周监测到鲈鱼幼苗,说明繁殖系统开始恢复。"
他们走到一处僻静的湖湾,程远山从背包里取出两支钓竿:"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
苏雨晴惊讶地接过钓竿:"现在?你真要教我钓鱼?"
"最好的环境教育就是亲身感受。"程远山帮她调整握竿姿势,"钓鱼人会成为水的守护者,因为他们懂得倾听湖的声音。"
阳光下,两人并排坐在湖岸边,钓线划破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程远山看着苏雨晴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场始于黑暗调查的旅程,或许会迎来一个明亮的结局。
青林湖记得所有伤痛,也终将记住这场救赎。而对他们两人而言,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文完]
ns3.22.120.19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