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點讚,其實就跟日常讚美別人的原理一樣。
出題者的兩個問題其實可以以一種方式去解答,就是讚美需要勇氣。
對於筆者來說,讚美是一種價值觀的展示與認同,只要認真看過的文章就會點讚,情況同樣適用於YT/FB之類。一般很少出現看過而不點讚的,除非是心裡十分不認同內容所展現價值觀。這種情況暫時在Penana平台沒有遇到過(YT是有啦...)
批評別人很容易,雖然有些不乏過失,但大多無傷大雅。
就如同家中的牙膏,有人是從底部往上捲,亦有人是從中間開始擠,因為這點微細的差異,雙方可能就吵架。
讚美看似簡單,卻常因人性中的脆弱而難以實踐。
我們或許可以從三個層面解讀這種「勇氣的匱乏」
脆弱感作祟的鏡像效應:3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EvIhmn7Tp
當我們讚美他人時,本質上是將自我價值暫時懸置,承認他人的閃光點可能超越自己。這種心理暴露容易觸發比較心態,尤其當對方在與我們相似的領域表現出色時,讚美可能成為對自我不足的隱性拷問。就像面對鏡子時,有人選擇擦拭鏡面欣賞他人的光彩,有人卻因害怕映照出自身陰影而移開視線。
社會腳本的制約陷阱:3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kTSA9tHqc
東亞文化中「謙遜至上」的集體潛意識,往往將讚美異化為「奉承」或「別有用心」。職場中稱讚同事可能被解讀為討好,親密關係中表達欣賞可能被視為軟弱。這種社會劇本使人們陷入表演性沉默,用「不批評就是肯定」的消極默契取代真誠的情感流動。
情感肌肉的萎縮危機:3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uDtKdVlxi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慣性壓抑正向表達會導致大腦獎勵迴路遲鈍化。當人們長期處於防禦性社交模式,不僅失去感知美好的敏感度,連讚美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會退化。就像久未鍛鍊的肢體,突然要求做出擁抱的動作時,只會感到僵硬笨拙。許多夫妻在長久的婚姻關係中逐漸失去親密度,沒有親暱的稱呼或偶然由衷的讚美。
破局之道在於創造「微讚美生態」3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VlSTTj3yU
在留言寫下對筆者文筆的具體讚賞3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IyFC6K9mF
設計「讚美儀式」——每週向不同的作品留言點讚,並附上在文章觀察到的優點
這些微小實踐能重塑神經可塑性,使讚美從刻意的「勇氣」轉化為自然的「呼吸」。當我們意識到每個真誠的讚美都在修復社會關係的毛細血管,或許就能超越自我設限,讓情感流動成為治癒現代性孤獨的良藥~
P.S:大家快來培養勇氣,具體做法,可以先來觀看鄙人的庸作,留下你的小姆指吧XDDD
正在努力連載中:黯光王權
最最後補充一點,被愛的前提是愛自己!所以作者請大方的給自己的作品點讚吧!筆者的行業上經常有人在拍YT,結果拍完成品後,作品放置了快一星期都沒有一個讚。先不論質量好壞,自己跟上司都不點讚,要別人踏出讚美的勇氣是很難的~
ns3.145.156.5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