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隨著南北韓的元首進行了跨界之旅,去年還是劍拔弩張的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的地方現在都變得和平了許多。姑勿論是真情還是假意,我想能看到一個非常敵對的地方釋出了從無人想過的善意,亦是一件令人樂於見到的事。
與友人說起,北韓的核子研發能力和中國的研發能力相比,誰的較為先進,很自然又牽扯到與香港最接近的大亞灣核電站。不知有多少香港人還有留意這座與香港距離甚近,如果有甚麼三張兩短,我們是絕不能置身事外的核電站原來已經運作了二十多年了。
當年,其實香港反對大亞灣興建核電站的反對聲很大。無他,興建之初與切爾諾貝爾核電事故相距不遠,社會上對於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的顧慮一定大於核能發電的效率和成本。那時候,即使我還只是小孩子,但對於興建核電站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安……不安是來自學校的灌輸的。
小學時,早會先來一個對切爾諾貝爾事故的圖文並茂介紹,先嚇一嚇小朋友,說得好像一興建核電站我們就「死梗了」似的。之後,老師就發回條,吩咐我們交給家長,內容大意都是香港會變成第二個切爾諾貝爾之類的說話,然後叫我們簽名反對,印象中好像還有好幾行橫線叫其他親朋戚友一起簽。
到了第二天就鬧出笑話了。話說班上有一位頗麻煩的家長,應該算是「元祖怪獸家長」拒絕簽名反對興建核電廠,而且還教了她的孩子回來向班主任「串串貢」的說道:「我們家住沙田,不是住香港,所以興建核電廠與我們無關。」
其實,她家長應該是想說他們住沙田(新界),不是香港(港島)。如果對香港地圖有少許認識也應該猜到,論距離的話大亞灣與沙田一定較近。
再者,不論自己住哪兒都好,為了自己孩子不被當成異類,其實簡單簽個名做個「順民」就算了,遠比起「諸多事實」好。的確,「諸多事實」四字亦是當年班主任很喜歡用來潤她家孩子的說話。
雖然說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自由,你當然可以不簽名反對甚至改變支持。但班主任對於這位同學的「見地」只有一個意見:「核電廠有起事上嚟,住沙田死得仲快呀!」笑得全班翻了腰。
還好的是,核電站運作多年,總算無驚無險。當年對於大亞灣的認識,大概也只有淨返這個老同學的笑話了。
ns18.117.227.19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