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上天是很公平的,縱然有人好像擁有很多東西,他也一定缺乏了某些東西,而旁人是不知道的。最老生常談的,或許就是大富之家擁有豐富的物質,可是卻也因為金錢和物質而缺乏了親情和真愛。
雖然筆者覺得並不盡然,也許有人是幸運的,得到上天眷顧,整個人生裡甚麼也有。但在平凡人的生命裡,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是我們所缺乏的。
渴望的背後,其實某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但當然,有些東西我們是可以追求的;但有些事情,卻是我們無法強求的。
小孩子的時候,可能重點都只是對於自己擁有的或渴望的,未必會對缺乏的資源有很好的概念。那時候,大概只是知道父母都不懂駕駛,更枉論會買私家車,所以去遊車河或者自駕遊都不可能實現了這一類的所謂「缺乏」。
又或像家母一樣,因為外婆在走難時散失了她父親、哥哥和姐姐。成長時缺乏了父愛。外婆走後,家母就更沒有了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這在平常人眼中,應該是先天的缺乏,不是用金錢可以買回來的了。
有些人或許會自怨自艾,覺得自己先天缺乏了一些東西,甚至覺得自己是天下間最不幸的人。有些人則會選擇淡然面對,缺乏就缺乏,沒有就沒有!人生不是單單依靠「擁有甚麼」,「沒有甚麼」去判定這生人是快樂或是圓滿的。
擁有成功的工作,一樣可以是失敗的父親;沒有家財萬貫,一樣可以擁有圓滿的家庭。說穿了,所謂缺乏是有前設的,是你要覺得本來應該要有,但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沒有了,才能成為「缺乏」。
能解決「缺乏」這負面思緒的,不是「擁有」,而是「淡然」。家母對於缺乏父愛是有點淡然地笑著面對。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生活使然,畢竟在那時候的環境,調整心態是很重要的。
曾幾何時,我也規劃著自己的人生計劃,很自然會將自己擁有的資源審視,還得看看自己缺乏的,希望擁有的等等。當時,我覺得自己已經是很懂得思想,很成熟的了。但人大了,明白多了更多道理。人只是珍惜擁有的還是不夠,抑壓自己的渴求,笑對自己的缺乏,只是踏出了第一步。
現在,我不是看自己的缺乏,而是看他人缺乏的。當你懂得去理解別人缺乏甚麼,你才明白自己擁有甚麼的意義。
友人笑道:「啊,我知了。是看到別人缺乏甚麼,才能顯得你擁有甚麼已經很不錯了嗎?」
我當然知他是說笑的,但還是翻了他一記白眼。
ns18.191.102.14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