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是雙向的,只有學生是上不成課的。一個課堂的構成,可以沒有黑板和粉筆、可以沒有檯倚和課室、可以沒有課本和功課,卻一定不能少了學生和老師。
老師,或者說是導師吧,對於一個課程優劣與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香港,一些兼讀制的課程都會請不同的導師兼教。有些是大學導師級數,有些則是外間找回來的。當然,我不是說有學歷或是大學講師級數就一定是好;外間的導師就一定是不好的。老實說,如果課程開班前沒有相關導師的資料,是有點碰運氣的。
我上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課程,有些老師很有心去教,即使他不是全職教書的,也因為對該專業有熱誠,希望將他知道東西都介紹給其他人,於是就很努力的去教。我也有遇過一些導師,本身的介紹寫到他很有資歷,誰不知上課時「車天車地」,不著邊際,又沒備課,甚至說錯了還努力自圓其說。
曾經有一次,我上英文課打算重溫一下文法。第一課開始時,那位老師不斷在約法三章的說她課堂裡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課堂規則你要像中小學生本來沒有甚麼問題。後來,她越說越烈,遲到的同學不會派發該堂筆記,不會給答案,還說同學打呵欠會影響她的上課表現云云。聽完了她說後,大半班同學面色難看。無他,我們是打算重溫中學的文法,卻沒有打算重溫中學的訓導氣氛。
雖然我的字典裡沒有「遲到」這兩個字,但對於那位老師不斷剝削同學的學習機會倒與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我同意守時是美德,上課準時也是應該的。但在兼讀制而言,準時可能只是偏向「應該做和盡可能做」,畢竟每個人的工作地點和種類不同,公司有甚麼突發事或緊急事項不會知道,交通狀況更不是個人能控制。我覺得夜校同學遲到是情有可原。他已經為自己遲入課室學習少了而負責了,就不應再苛責下去。
至於因為遲到而剝削他們應該得到的學習資源,我覺得簡直是無理。好的老師,反而是在小休時盡量重溫一些,好等他們能補回多少就多少。不補也就算了,連筆記和答案也不打算提供?你覺得他們沒有交學費嗎?很現實地說,我們付了學費,就有權利得到筆記。
影響老師表現這回事真的覺得有點「可笑」。讀過教育都知道,我們不會因為一個同學的樣子和表情而影響,更加不應因為一個不乖而令全班同學受剝削。如果一個同學的打呵欠(假設不是發出巨響那種)就會影響他的教學表現,那他的教學真的很失敗。
在兼讀制的課堂,我覺得我們不是向誰負責,而是向自己負責的。學到多少,上到多少課其實都是自己向自己的學費和時間負責。那位老師當時越說越激動,我想大概是因為她在日校受了不少氣吧?不過我卻覺得不應該發洩在夜校的同學身上,我覺得她好明顯是「報錯仇」。後來,我向學院申請轉班,沒有再上那個課堂了。
不過這類導師畢竟是少數,我至今也只有遇個這樣的一個「極品」。另外有些老師較有趣,上了一些短期課程後,就會開口「招生」。去年我讀了一個只有6堂課的電影相關的課程,導師在最後兩堂就開始說這個中心因為場地和收生人數有限,永遠都只會開到「初班」,如果同學有興趣,可以留名留電話,他會介紹我們去他的工作室上「中班」,學費一樣。我想,大概是因為不用「拆帳」,所以不加學費仍然是比初班賺得多。雖然我覺得教得好的話,這實在是沒所謂的。
現在再找地方讀書,我都有點「睇到化」了,但求找一些調劑一下生活的課程就算了。當然,我對自己的要求也不止此。
ns3.14.249.3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