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兩種解讀方式:一是自己讀一本書,一是去修讀課程。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拿起一本書應該都可以學習到一些知識,不在這次討論之列。而去修讀課程又分學術性的,和非學術性的。
至於要怎樣去選自己應該讀的書,我覺得可以從內至外的去考慮。一個已經從中學畢業的人,在社會工作了,應該怎樣去選要讀的書?
功利一點的,可以考慮與自己行業或者想投身的行業有關的課程;實用一點的,則可以選語文類。14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1m21gS5UFy
比如英文不好的話就讀英文,中英文已經不錯了,但對多一門外語有興趣也可以專攻外文。因為有很多行業裡都會有某些外資公司對外文有要求。建立外語這個優勢是長期作戰,不過好處卻是不受本身學歷所影響,受轉行的影響也較低。語文是沒人可以搶走你的,也不可能宣佈你學的語文已經失效的。
有些行業裡也存在著一些vendor證書,很多僱主一知半解也好都會列在招聘要求裡。這些證書最大的用處也在於幫助搵工,實際對自身的知識未必有好大幫助,但是我還是認為值得讀的。尤其是一些行內專業考試,能考多少就考多少,這是站穩一個行業的基石。
如果行業裡也有一些學術課程直接相關,就選讀學術的課程吧。由文憑到碩士學位都可以,因應自己本身的起步點。撇開學費不論,碩士學位越早讀越好。因為學術課程最大的優勢也是永不過期。在現今世代,學歷貶值是必然趨勢,人有我有的至少先拿一個學位在手定必沒錯的。
我的策略是在行內試、學術課程、語文以外,我就會開始選擇一些與家居有關的課程。比如照顧長者、室內設計、維修……之後就是一些興趣課程,戲劇、心理學、樂理。
其實,每一個課程都是一次大開眼界的機會。真的沒有應該讀甚麼和不應該讀甚麼的這回事。興趣行先一樣可以,我自己當初也是以興趣行先去讀書的,之後才慢慢讀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課程。到了現在,讀書已經不是為了工作,我就比較傾向開開心心的去選擇喜歡的課程。更大程度上,我是報讀一些童年時錯過了的東西,或者緬懷一下往事。
不過說來,不知是世道不同或是真的只是巧合。我發覺十多年前讀的課程和十多年後讀的課程的同學,真的不同。
ns3.14.79.9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