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對於一個寫作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我也有好幾過筆名,有些是中學時代就已經出現,有些則結合在互聯網的興起時,因為在新聞組或論壇時使用而特別改的。因為一用起來,就生出了感情,於是又慢慢地不想放棄。
筆名和網名可能是同一個,當然也可能是不同的。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發表不一定是在文刊裡頭,網上發表也可以,於是筆名和網名從「功能性」上面還是一樣的。
曾幾何時,我也玩Blog,當然也需要使用網名。當玩論壇時,因為想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身份,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網名。我想,這是較為常見的,很多人都會在不同的網站上使用不同的登入名稱。
我是對自己的擁有的物件很容易有感情的那類人。尤其是文具一類,於是筆名、網名、電郵地址都有一大堆。有些見證著我的成長,有些則仿如自己的另一個分身。
以前喜歡投稿,因為不想自己被定型,也不想給人認出,我嘗試使用好幾個筆名,以此投不同的稿件。也因為那時候寫詩的文氣可男可女,當老師總以為那些新詩是女同學寫的時候,我就會好不尷尬的舉手說那是我的作品。其實尷尬的認該是老師吧?因為本身的文氣較多變(典型的人馬座性格),很難捉摸,所以那位常常強調透過文氣可以捉到是誰寫的文章的老師總是給我騙過了。
就算是現在,我在投稿時仍然是利用不同的筆名。筆名的來源有幾個,其中最常出現的是自身小說筆下人物,因為性格和形象不斷在腦海裡發酵,最後就像真的認識的一位朋友。又很自然地,會替他們寫下一些以他們的思維和性格才會寫出來的文章。於是,乾脆替他們投稿好了。另一種,則是每個階段,忽然走出來的「另一個自己」,就好像有人走進了我的腦海,自我介紹他是誰一樣,說了一個我也沒聽過的名字,就坐了下來(人格分裂嗎?)
早前在社群裡看過有人討論改筆名的話題。我的意見是如果真的有全新的脫變,改一個新筆名而放棄舊筆名是沒差的。但我看過很多昔日的名家,其實他們都有好幾個筆名,而且還是平衡使用。背後原因當然各有不同,騙稿費的多出幾篇稿以維持生計也有,不想被人知道自己的立場也有,不想被人定型的也有...…
名字,終歸只是一個名字。最重要的還是文章的本身。
ns18.188.161.18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