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幾年中港矛盾日趨激烈的時候,很多來自內地的產物都總是有了一點「原罪」,被好些人抗拒。淘寶卻好像是很成功的進入香港的其中一種「新事物」。
High level一點去看,網購的威力是無遠弗屆的。價錢較便宜和找到難找的東西,吸引力就變得很大。不論是Amazon還是淘寶,都是一看圖購物的體驗。如果你說與傳統相比,沒有得攞上手看是最大的缺點。但網購也同時有其他優惠:透過文字和圖片去搜尋多於在實體店去肉眼搜尋,沒有放在店上的東西也能找得到,而且即使相隔遙遠也可以足不出戶送到家中。
如果說網購這回事在全球的成功案例來說,淘寶的確算是其中一個佼佼者。至少在內地,它是成功的。成功在於,有獨市的優勢,有政府在後面大力推動。與Amazon最大的不同點是:Amazon是自由市場競爭下汰弱留強的巨人,淘寶則是政府和企業合作湊大的巨人。
當香港市場太細、大型商場太多、消費模式傳統的外在因素影響著香港本地網購的成敗時,為何淘寶悄悄地打進了香港呢?
從市場學上看,香港市場很細小,倉租人工物流較貴,出貨量不大亦難以提供一個較平的價錢。就算筆者常常會幫襯HKTV mall,但有時候也會因為價錢相距不大而選擇在街買就算了,即買即有,反正屋企和公司附近都是商場。縱觀過去十多年,香港的網購郵購都沒有誕生出一個十分成功的先驅者。
內地或海外的網購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地理因素,路途遙遠,送貨就成了一大方便。消費模式方面,從在內地同學仔口中得知,他們在淘寶買食物也覺得沒有所謂,買衣服鞋襪就更加是家常便飯,這當然是關乎意識形態。快遞在內地是很便宜的,無他,人力較便宜吧,而且入職門檻不高,外省人入行的也有,本地人熟路的就是上佳人選。我是托在深圳的友人家做地址的,不用付集運或直運,便宜很多,也不用集合很多東西才一次過買,比起在香港淘寶要節省方便很多。
既然拿淘寶作為本篇題目,我當然也有淘,而且還淘了好幾年,不過都是些無無謂謂的小玩具……例如墨水、膠帶之類,有時候還會替做手作的友人買模具和材料,還有比香港便宜很多倍的手機mon貼。食物我就不敢淘了。覺得吃入口的還是小心一點較好。
保障方面,老實說,一些不快的回憶是有的。內地商家出貨量大,總是遺漏東西的,家母手機殼發錯了顏色,還可以說黑色比紅色好……不過也有一些好的賣家很有商量,做法多是退錢或者直接發多一個給你。
至於有人說淘寶沒有翻版(還是在說反話?)。我的經驗是,正版的翻版很多。例如有很多寫明是正版的模型,其實都是內地的「大廠」出的。這種翻版就是一間出名的翻版廠,出名得成了內地翻版的名牌,所以其偽推論是「正版的翻版」。
質素方面,我和友人的意見一樣,應該是內地廠替日本品牌製造時多造了一些備件或者是小瑕疵,於是留了下來,轉過頭就自己在內地銷售了。與正版出的站在一起,絲毫不遜色。之前友人還試過淘了一個運動品牌「剔剔版」的運動背嚢,比香港便宜,幾乎是2折,不過後來也取締了。現在遇到的一是內地自家的小品牌,質素有優有劣,也有一些大型品牌的官方帳戶,不過價錢則往往比香港還要貴了。
淘寶在香港悄悄成為很多人的其中一個購物渠道,我想價錢便宜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吧。另一因素也許是物品的種類真的很多,與Amazon不遑多讓。好處是一些已經在香港絕跡,或者是很難找到渠道買的東西,都能在網店找到。
ns18.118.7.8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