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前後,其實由聖誕節前,朋友間又開始多了買紅白酒的問題。
好幾年前,紅酒熱潮在香港興起,當時柴娃娃的一窩蜂走去買酒飲。記那時候,香港買紅酒的店鋪忽然多了很多。不記得是因為紅酒稅忽然減了還是唐生的形象問題。紅酒好像變成了「中產」和「偽中產」的潮流玩意。
當時我正在讀著MBA,同學間就更是要「裝」中產。其實那時的MBA光環已經開始褪色,沒有那種高管才去上的必然法則,取而代之是成了中低層去裝備自己未來的踏腳石。基本上班上大半是「偽中產」居多。不過聽說,近兩年的MBA收生更奇特,沒有工作經驗和二十多歲的比例很大,情況可能比起早幾年前更糟。
很自然地我也去了學飲酒,好方便與同學溝通。我們班代表負責搞活動,大約是一至兩個月搞一次,離不開吃飯、燒烤和飲酒……應該說每次不論是吃甚麼都好,例必有一箱紅酒,都是同學預先在酒莊訂的。
有一次,我記得在某出名的大排檔坐了兩大檯吃海鮮,配的還是紅酒。
席間其實有位非常不受我們歡迎的隔班的同學。我們當時是分了兩大組上課,所以一般而言是不認識隔班的。除非你因為選科關係曾經有一兩科在隔班旁聽。一直以來,都只有某三人小組會找他,而他又不知哪來的一副覺得自己很有社交能力似的,每次我們搞活動他都總是會出現。
那個三人小組又是的,有甚麼活動都總是會拉埋他或通知他,又不想想其他同學都不太希望將自己班的聯誼活動搞亂了。班代表又太善良,竟然都沒有出聲。
酒過三巡,那位老兄不知是否已經飲醉了,竟然拿著整支紅酒和酒杯週圍找人敬酒。逼人家跟你起身碰杯也就算了,你還碰得像水滸傳裡那些英雄好漢般,一副「慌死隻玻璃杯唔爆」咁款,而且每杯你都是用「乾」的。杯杯清,杯杯滿的,還要乾完一杯後,反轉杯口向地,以示一滴不淨。
「喂!老兄,你知這是紅酒不是中國白酒嗎?」
當然,我不是說自己是那種裝斯文,裝模作樣扮高雅的品酒那種人。但你想細味自己喜歡的東西,你一定會認真去看待。品酒也好,飲咖啡也好。人的味覺是在舌上,不是在胃裡。將酒一閃而過的灌進喉嚨,我倒看不出你能細味到甚麼味道出來。更恐怖的,就是那些喝了兩杯就開始胡言亂語的傢伙,明明塊臉已經紅到關二哥般,還要不斷開多幾支「自隊」!
近年,紅酒熱潮好像褪了一點,至少在一般飯局都已經少見了餐廳有理無理的送一支紅酒或者優惠價甚麼。至於酒莊酒窖,在我工作的地方仍然是滿街都是,不過都已經主打貴價酒,再不做普通打工仔生意了。
而我,現在家中的酒櫃也只淨返幾支不捨得飲的紅酒。晚上在家無聊,則多數轉了去玩調酒了。
ns18.118.7.8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