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也曾寫過不少食評,不過都是基於「推薦美食」的心態居多。食評和食肆的關係也是很千絲萬縷的。
在香港,大家著眼的食評大概是出於一個獨大的食肆搜尋平台。過去幾年,一直被人垢病是打手太多,或是攔截「劣評」,包攬廣告等情況,是否事實我就不知道了。間中都有一些傳媒雄心壯志想做類似的平台,奈何竟然至今沒有一個能成功與其爭一日長短的網站或者手機app。頂多是在FB或論壇裡有一些在地群組或中伏報告。內地聽說也有一個類似的手機app,內裡的食評同香港那個一樣有很不錯的「監控」,但勝在團購和優惠很多。友人向來都只依靠這個手機app來拿優惠。
撇開食肆自己製造的好評和對手店製造的劣評,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基於一腔「怒氣」和「勞氣」去寫食評的。好吃的或者一般的食肆他就略過不寫,或者寫得很簡單。但劣評則寫到論文咁長,而且口誅筆伐,不留餘地。
我明白每個人都有情緒,有時候在食肆「貼錢買難受」的感覺也非常令人不爽,其中一個發洩的途徑就是上網「寫臭佢」。有時看到別人寫劣評充滿火藥,按下他的檔案看看他以往寫過的食評,竟然九成是劣評,一成是中性。老套點說是「百彈齋主」,或者另一叫法叫「差評師」。如果他不是「永遠一洋黑」,每次外出用膳都中伏,大概就是他只彈不讚的。
有次與友人A吃飯,談起現在食肆平台的走勢,這位友人以前是一個有點地位的寫食評網友,後來急流湧退不再出現在那個平台上了,轉而在FB飲食群組裡寫。原因他沒有很確實的「呻」,不過我大約在言語間領略到的。
寫好評,尤其不是太高級的食肆,甚至是一些街頭小食。三不五時就會有人走出來留言說:「你收錢幫人寫,根本不如你寫的好食」,「咁都叫好食,你呢啲咪叫唔識食囉」其實食肆水準下跌,真係非食評人所能控制。
寫劣評,情況就更嚴峻。普通會員還好,像他這種有點份量的,除時一句就引來很多人看。我不敢說他可以一篇文整死人間鋪,不過肯定會是較為「礙眼」的一篇文章。引來的可能就是店主的反駁,或者店主和店主朋友扮第三者出來罵戰。
最後當然是因為某類的試食團充滿黑暗和爭鬥,識做人既捧到你上雜誌都可以,唔識做人既……嘿嘿,以後你寫甚麼都無運行,一定被「騙輯」刁難不刊登。
不過食評文化在香港越來越變質卻是事實。現在的食評很少真的抱著找到好吃的東西而想推薦給人的心態。要麼是相熟客人替店方飛高帽,要麼是吃了覺得不值而在網上防冷箭。
我也有一些去開的食肆,有時候看到他們被人「狙擊」式的劣評。有時遇著無的放矢,他們也很無奈。留言回應「扮死狗」又覺委屈,不卑不亢捍衛也甚艱難,弄不好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長期作戰局面。有些店主較為看得開,乾脆一笑置之。但試問,又有幾多人能做得到呢?
無意特別去分析這個平台。於我而言,這個平台真的只是查找地址的黃頁,現在Google地圖越來越厲害,找在地食肆我都開始偏向使用地圖去找了。
ns18.118.7.8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