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聖誕節過去,2018年也差不多迎來了終點。
每年的結尾,少不免要替自己寫下一些年末小結,以反思自己的生活。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上是幾經轉折的。隨著人事變動,整體工作環境由漸漸改變去到越變越快。變,不是不好,但變的結果是:有實力的同事離去,新請回來的同事太沒經驗,就開始出事。
由4月萌生去意,到5月收到取錄通知,又很巧合的在收到取錄通知前的兩天收到上司給我的升職加薪。結果,又因為人情難還的關係,我留了下來。
工作多年,其實對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的工作環境都已經很熟,融入不了或是公司文化不夾應該都不會發生。反而是「人」這個因素會大一點。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人,而每個地方的人都有機會流動的。換句話說,今天公司擁有較好的人,但並不保證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後還有這樣的人。包括自己在內,都是有機會蟬過別枝的。
某天和我上司在咖啡室閒談,大家都同意公司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人的因素令我們開始跌進一個低潮時期。這個時候,究竟是靜觀其變、裝備自己,還是抱著跳船的心態去找更適合自己的船?
筆者應該是屬於後者吧。看著公司某些同事在玩內閧、弄權謀,令我覺得很討厭。儘管上司說獨善其身,靜待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再出現。但我卻覺得我自求我道更適合我,死守一個地方,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我寧願自己向外闖。
隨著同路人一個接一個在年中開始離去,我們環顧身邊還懂得和願意做好份工人越來越少。我知道,如果不能將自己改造成無賴一點,就得當作是另一次轉工的推力。
10月時我又收到另一次機會,看來快將傾好的時候,現在又好像去了膠著狀態(薪酬問題)。當然,還沒到最後答案的時候,但可以肯定的是,答案大概不會在2018年知道。
我喜歡自己的工作,也重視自己的「個人牌頭」,工作上我做事對自己交待的要求程度遠高於對別人交代。但也如一位教過我的老師說過,我們忠於的是我們做出來的事情,而不是工作或公司。
回顧過去2018年,我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一間出名不會加人工的大公司,以2.5年內達成加兩次人工兼升職,我覺得已經是超額完成。當然,這亦說明了如無意外,有數年不會有大突破。這亦是我覺得值得向外找機遇的原因。
友人說我現在的Career path算是可攻可守,是的,要主動求職成功率算高;要被動留下來,工作環境上還是可以游刃有餘。唯一不好,就是工作上的同路伙伴越來越少,越做,個心越疲倦。
友人說:「其實聖誕節前後本來就不適宜遞信,過埋年遞,剛好農曆新年後才過檔不是更好嗎?」
我笑道:「最好是年初四在舊公司逗利是,年初五過檔新公司逗利是,袋兩邊,嬴哂!」
ns18.217.0.2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