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又到了年底,伴隨著的當然是聖誕節和西曆的新年。
記得小時候,幼稚園開始已經會寫聖誕卡,給同學、鄰居和老師,為了令聖誕卡可以「生存」得久一點,我都偏好於早一點開始就寄送聖誕卡。
現在的鄰居都偏向各家自掃門前雪,沒有了以前的人情味。莫說是聖誕卡,就連農曆新年也不會互相拜年。小時候,我住的地方設計奇怪,門口都密集在一起,反而令大家的人情味不斷維繫。對於鄰居的送聖誕卡方式,我們是在上學時放到人家的信箱的,隔鄰的老太太還會很好人的回信給我們。
選聖誕卡是一種學問。較要好的同學和老師要買較貴的聖誕卡:金粉卡、音樂卡、立體卡都是當時常見較名貴的卡款。其他同學當然也不能不送,但因為友誼「並不深厚」的關係,我們送的聖誕卡就相對會比較「薄」,以對應友誼的厚薄。
送給老師的就更加是一大學問。當時我校的教師都是走「貪小便宜」的路線,情況已經幾近貪污之列!不過以前小學嘛,當然不知道教師這個專業是不應該這樣的,我們當時還覺得有人能送禮給老師而我們沒有這麼「勁」的後台而自嘆不如。
雖然我們知道自己送的聖誕卡一定不會是最貴最好個張,但求中庸就算了。試過有同學因為沒有送聖誕卡,或是送了一些在超市買低於一元一張的聖誕卡而被班主任拿出來恥笑。現在回想,也覺得那位同學有點可憐。
中學時,我們男孩子沒有這麼嬌柔造作,送聖誕卡相對是少一點。反而是當時女孩子對於送聖誕卡的行情十分留意。其注目度大概如一些動畫裡說日本在情人節送朱古力給男孩那種程度。女孩子送聖誕卡給男孩子是選擇性的,送得給你的,多少會有一點好感。我當然也有收過女生送的聖誕卡,通常內裡都會寫滿很多字,多數是要逐句解讀才能明白的。
以前收到的聖誕卡多,我們還會將他們都貼在窗上,或是用一條繩掛在家中的一些位置。受惠於舍姊是女生,她和那班女同學互送的聖誕卡數量超出我們的想像。而她每張聖誕卡也很用心去寫,一個晚上可能只能寫2-3張,但問題是我們在聖誕假後是要大考的!寫聖誕卡就好像溫習功課的慢性毒藥般。
曾幾何時,也曾有人大力推廣過電子賀卡。就連一些以售賣賀卡起家的公司都設立網站讓人寄送電子賀卡。由完全免費到收費購買的都有。電子賀卡的好處,當然是環保,減少很多因節日而出現的浪費,同時間也方便保存。
如果就自行設計,和加入各種原素而言,電子賀卡更可以跳出卡的框框,可以加入自製短片、賀卡圖片、多媒體音效等。反對的人或許覺得少了那份味道和實感,但電子賀卡的確有它的進步。
人大了,在商業社會上並不流行聖誕卡,上班過節如過日。現在的聖誕卡於我而言,好像只是各大企業當作宣傳製品寄送到我的電子郵箱的junk mail吧。
友人問我:「逐句解讀才能明白的聖誕卡是甚麼意思?梵文嚟?」
我笑道:「逐句解讀的意思就是有些心意寫得很婉轉囉。」
ns3.144.99.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