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長遠去崩壞一個城市的,在於教育;要短期去劣質一個城市的,在於移民。
移民,包括來自內地或是外地的。
雖然筆者並不贊同以一個人的原居地去劃分一個人的質素,但無可否認的是香港近年,的確有著很明顯的劣質化。
劣質化不單止在說人的教育水平,也包括道德水平、社會性(或者說反社會性)、經濟能力、衛生水平等多方面。
無他的,要推動一個城市的發展,社會上的普及價值很重要。當城市裡的缺乏某些水準的人比例越大,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就會發生。
昨天,我和家人去了一家連鎖壽司店用膳。在中間的「食品運輸火車」的路軌的另一邊,坐著兩個家長,兩個年約十歲左右的小孩子。
理論上我們是看不到對方的,發現對方的存在純粹是因為他們的「聲浪太大」。全程說話像吵架(吵架時更像吵架!)
小孩子忽然間說了句:「我沒有叫這麼多,為何有這麼多炸蝦卷?」
正常人在看到有不屬於自己點了的餐,通常都會找侍應生。
他們其中一個操半咸淡粵語(先不說明是來自內地還是外地)的家長,以她覺得已經放輕了的聲量(但還是很大聲):「來了你就吃啦,不要說這麼多,快些吃。」
明顯地,她是覺得有人落錯貨給他們,他們應該盡快吃了下肚,沒仇報。
那時我已經心想,「你要不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的點餐紀錄,或許是你的小朋友亂點了一些重覆的食物。」
又過了不久,這位家長可能終於看了點餐紀錄,忽然故意放大聲量的說「系統是否壞了,喂!你地部電腦壞了啊。」
侍應來了後,她堅持說自己的小孩子只點了一碟炸蝦卷,但系統很「熱情地」送了七碟出來。(還大方過金斧頭傳說的湖中仙子!)
如果紀錄得一碟,出了七碟,我相信這位家長應該不會作聲。明顯地,發現了系統紀錄上有很多碟。侍應生拿起平板電腦,一邊嘴角上揚地笑著,一邊在數紀錄裡的蝦卷,沒多沒少剛好有七碟。(因為我在他們對面,所以站著說話的侍應生的表情我看得很清楚!)
第二部份家長當然想「退貨處理」,不過因為已經被他們「落貨」了一段時間,侍應生笑著說不能退了。如果是誠實的,落到第三碟應該已經舉手,不是出到第七碟也不出聲繼續「落貨」。一切,都是源於一個貪字吧。
有一件事值得安慰的,就是家長還未致於繼續撒野,放走了侍應生,不過繼續和自己的兒子嘈,說是他和另一小孩子各有各點的結果。他兒子的態度也非常厲害,是用「剷」的形式回話自己的長輩,說這不關他的事。
這時候,全場都顯得很靜,因為大半個場的食客都是在看這對母子在「表演嗌交」。而他們卻好像不當作一回事。
其實這連鎖店出錯壽司去不同的客人常常發生,多數是將別人點的送了過來。有時候繁忙時間,16號位看錯了18號這裡小問題很常見,無需特別高調找人處理。我自己也見過一碟壽司出錯給我,我乾脆直接按掣讓火車連壽司回廚房就好。正常情況下廚房會自己覺得奇怪而再對單,再出來的時候就會去了對的客人的位置。
當然,最自私的做法是「你落錯了就你既事,我不客氣囉。」,反正點了餐沒有收到壽司的客人自會找侍應生,然後廚房會再做多一份給他。理論上,廚房員工不會有私人損失的,我肯定廚房的食材到晚上打烊後一定有剩,這碟壽司是「無數」的。你會吃或不吃都是很講個人修養問題。
當一個城市的部份市民挾帶著一些劣根文化,一代傳一代,你說這個城市怎樣會好?當然,你可以選擇做獨善其身的一群,然後看著他們「覺得自己大哂」的態度。你亦可以選擇「以暴易暴」,和他們一拼,和他們攜手將整個城市推向更劣質的環境。
友人說:「我早前也試過來了一個吉車,你猜那壽司是中途被人提起了還是廚房沒出?」
我想了想,笑道:「不是吉車呀,那是國王的壽司,聰明人才看到,你沒看見?」
ns18.217.164.19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