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我們讀豐子愷的《漸》令人印象深刻,豐子愷亦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作者。
轉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時間之間。然而,這些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轉變,往往不是從外而來的,而是從內所生的。
轉變,分被動和主動。如果是主動的,我相信無論是動力或是效率,會比被動的來得大,來得正面。
外在轉變,我們可以逃避,可以不理,可以拒絕,可以抗衡,但是內在的轉變從自己心裡「誕生」。可能是思前想後,深思熟慮的一個答案,也可能是靈機一觸,當下頓悟而來。
早前我提到自己曾在Blog裡使用的副題:「浪濤高低怒怒寬,臨崖亦非觀,投身處海,心於般。」,其實在這個頓悟之前,我有另一個副題:「平凡生活一切,隱含一點點變,感通天地萬物,樂於悠然然居。」
可能當時是由學生身份轉為社會人仕吧,總覺得生活的轉變很大,於是心裡生出了一點對平凡生活的感悟。有人覺得是豁達,但我卻覺得多少帶點逃避;有人覺得是與自然近,我卻覺得是與社會遠。
近幾年,工作、學業,生活轉來轉去,轉變不斷在我的生活裡發生。最簡單的莫如轉工後的上下班時間轉變,也直接影響我自己的私人生活(單是去Gym的時間已經由晚上轉至早上,由早上轉至中午的)。
生活的轉變,最直接影響的是自己內心的轉變。這種轉變,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說,不是一天就變成的,是一種漸變。有人在漸漸、漸漸地在我們的心裡偷走了我們的理想和夢想、偷走了純真和熱心、偷走了熱誠和衝勁。
有人或許不以為然,推說是「人大了,成熟了」,是的,工作了幾年,我們很難再以小伙子自居,很難將「我有火,我有熱誠」說得出口。於是,我們選擇沉默,在自身以外的事情選擇莫不關心,對生活的營營役役逆來順受。
近期,筆者發了很多的夢,很多以前的舊事不知何故逐一浮現。遠至中小學時代,近至早一兩年前的街上小事。友人說,這或許是因為我現有生活沒有出路,所以腦海裡另覓新路所然。
這是《浪濤隨集》的倒數10章,應該在199章就會轉變一個方式。年初我「強逼」自己每天思考和寫作,是因為想重拾寫作的手感。其實在100章時已經想改變,只是我又很快跌進生活的另一個大坑裡,時間心思都被束縛,與以前初出來社會工作時下班就下班很不同。
小學紀念冊裡,某同學曾給我寫到:「願你保持內心的這份真、這份善、這份美。」變不是不好,但願唯有純真不變。
友人說:「新作品考慮一下叫《怒濤錘集》吧,可以嬉笑怒罵社會不平事。」
我笑道:「如果真是這樣,第一個怒罵你先。」
ns3.144.99.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