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我讀中學時,中三是有一科叫作「選修科」的東西。當時被包裝成很重要,非要選擇有用的一兩科不可。後來,我才發現根本這選修科既不算入名次排列,而是一個Cycle只有兩堂,玩多於用處。
不過它對我們的班級同學組成還是有著關鍵作用。我們的一個學級有五班,選修科分別有電腦、打字、經濟、陶瓷和家政。每班由兩個選修科合組而成,比如說選修電腦的有機會在A班和家政合組、也有機會和E班的打字合組,以淡化精英班和垃圾班的情況。不過,3D班是例外的,既是「立體班」亦是傳統上出名由家政和陶瓷組成的「垃圾班」。
當年很多家長都誤以為選電腦才是最好的,所以出現電腦科爭崩頭的情況,事實並不然,我敢說大家(包括任教那個!)對於選修科的那下午兩堂都是嬉戲的心態居多。但基於大家都覺得選電腦、打字和經濟是最好,所以陶瓷和家政成了乏人問津的科目,集中在成績較低下的同學。
雖然是這樣說,但當中還是有一些成績名名在百名內的同學被擠到家政裡。背後原因,是因為派科不太人性化,選科的優先次序是以成績去計算,但如果成績不太好,硬選了電腦科,當電腦科爆滿後,你的第二志願就要等第一志願一輪仍有空缺才再派。假設第二志願填的是打字或經濟,我敢說這兩科都是第一輪就「Full house」的,基本上第一志願落空,註定去家政班。
當時筆者的成績,是足夠讀電腦的,但我卻選了打字。背後和我的朋友有關,我們盤算過大家的成績,似乎較有機會一起上課的只有選打字或經濟。而以過來人身份的舍姊提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經濟的東西中四會重新再教,除非你打算選商科,不然是浪費時間。」而且,當年教經濟科的是那個被高年級同學問問題,問到要即場回教員室翻書找答案的老師,這就已經令很多人卻步。
在中二班主任派成績時,我還記得某位中二時成績算不錯的男同學一聽到自己讀3A班時,即是高呼「Yeah!」,可能在他心裡,沒想過自己會失落於電腦科。然後,班主任才陰陰嘴笑著道:「家政!」,令該位在「趷櫈」的同學差點翻到地上。失望的當然不只有他,我們當時幾個男孩子打算全員同班的心願也是落空的。因為有些同學的成績的確較勉強,被分到了家政,有些則同樣選到打字,卻分到了不同的班裡。
選修科給我們的轉捩點,大約就是中三認識的同學不同。那位選不到電腦科而被派到家政的男同學,由中二時考四十多,到中三時考一百六十,去到公開試就只有幾分的成績了。有說是群著一班不多讀書的同學而成績一落千丈,也有說是掛住拍拖而無心學業的。
現在有時聽有子女讀書的朋友說,現今的學校多數是同班直升,這應該是較好的。如果以一起長大的朋友而言,大家三年甚至六年都同班,是會很要好吧?前提當然是你不是被全班排擠的那個,因為缺乏重新洗牌的機制,捱足幾年真是不容易。壞處,當然是圈子狹窄,未必有機會認識到別班的同學。
事過境遷後,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覺得選陶瓷可能是最好的。陶瓷和家政都是以前一種「職業先修」的遺物,去到我們那年幾乎要廢除的了。但對藝術性而言,陶瓷是較少機會在外頭或未來接觸的,也培養了一些藝術修養,看著同學每一兩星期就有一件「免費陶瓷作品」拎回家,我羡慕不已,反觀我拿到的只是幾張打到爛的A4紙!至於那些所謂玩下「圖龜」的電腦科,手指在散步的打字科和連甚麼叫經濟都唔知的老師任教的經濟科,非常沒有得著。這三科較受歡迎,只是因為後續可以在中四選修,為公開試鋪路而矣。
選打字科算是我這生人做過最對的選擇之一。打字的基礎對我後來的影響很大,而且也是必要的技能之一。至少,現在我每天上班工作上,在電郵與人週旋,以超高速完成手頭工作而可以間中去坐忘一下,都是託打字技能之福。
當然,人生是沒有捷徑的,選對了的路,你一步也不行是不會成功的。買了一本天書,你一頁也不看是無法得到任何知識的。打字科的練習,和練鐵砂掌也相差不了多少。
友人問:「我倒有興趣知道,女孩子多數選哪科,是家政嗎?這應該會吸引不少男孩子都揀同一科吧。」
「猜錯了,答案是打字,嘻嘻。」我笑道:「不過我要強調這與男女感情無關。因為最不幸的是成績好但貌醜的多數在打字科,成績差但樣貌娟好的則多數在經濟科。」
ns13.59.0.23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