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屎森林是很多年前就有的一個形容繁華城市的代詞,香港肯定是當之無愧的其中一個城市。
筆者住的地方雖然是鬧市,不過還好是鬧市的邊陲,算是能換來片刻的寧靜。加上大廈前後都是公園和學校,猜想會被消失以建樓的機會亦不大。
可是,筆者工作的地方就厲害了,本身已經是一個石屎森林,早幾年更將附近的舊工商廈拆卸後改建更高大的「大樹」。森林不單是橫向發展,更是縱向的向上發展。
有時候,筆者下午上班悶悶地(不要深究為何上班會悶悶地),是會拿著電腦走去附近的Café閒坐的。但有些時候,則會走去附近一棟超級高樓的三十多樓。這個地方有點似外國公司的休息室,附設coffee和餐廳。在Café外邊也有檯椅,是開放給公眾的。即使沒有光顧該層的café,仍然可以坐在外邊的地方。
從三十多樓望出去,是可以看到郵輪碼頭及整個港島東的海岸線,在天朗氣晴的日子,更可以看到遠處很多青山綠水的風景。說香港是石屎森林,也許是的,不過是局限於高度發展的地區。其實,香港還有許多地方仍然保留著真正的樹林和花草,只是我們都很少有時間去認真去看看。
現在的新樓,有多高建多高,也很喜歡使用玻璃,造成很多陽光互反的局面。我坐的地方本來都叫有一個海景,卻在起樓後變成只有「一線天」。最慘的是,當烈日當空或日落黃昏時,因為日光的轉變,反射過來的光線是亂竄進我們的辦公室裡,結果我們又得下窗簾。夏天尤為嚴重,我們稱這種叫作「死光」的光線一打進來,甚麼螢幕都打得看不清楚。當然這也是我們有些時候會「自發性早放」的原因。
人在森林裡,享受的是大自然的一切,包括方便和不方便;人在石屎森林裡,忍受的卻是人工的一切,當然也包括好和壞。
在石屎森林裡都不是一面倒的壞事。至少,我們享受著一出地鐵站就有行人天橋,一幢接一幢的連繫起來,就像在一些空中棧道,可以免去好天曬落雨淋的情況。
文明與大自然,究竟是否一定只有對立面?我覺得不是的,只是以前很多建築商為了最大化商業利益,每呎每吋都算盡了,才令石屎森林壓得人抖不過氣來的狀況。近年大力鼓吹的綠化和環保概念,其實也日漸影響著建築商在新樓建造時要配合一些綠化和環保。
至於個人而言,我會盡量在自己的生活裡平衡城市生活和大自然足跡,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部份,除了有責任保護大自然外,我們也好應花多些時間投入大自然。
ns13.59.0.23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