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單人檯
「單人檯」的定義很闊,也很奇特。如果說一張檯至少有三邊(只有兩邊是成不了平面的),只有單邊可坐的機會率是不高的。
我在好些餐廳遇過的單人檯,亦有稱為「面壁位」對著幅牆,左右兩邊還是擺放了其他東西,這個就不在討論之列了,連筆者這麼沒所謂都覺得這種用餐方式影響心情。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會將Bar檯和望窗的位子也叫作「單人檯」。
很多人不太喜歡單人檯,至少,在我的朋友圈裡是這樣的。這現象,也許和檯椅的高低有關。高身椅子向來伴隨的是坐面較細,還得吊腳的設計,如果你打算舒舒服服的坐下來談天,可能並不適宜。不過,我卻覺得坐得太舒適,反而不利思考。
不論是壽司店、Café還是酒吧,Bar檯都是望著餐廳職員的。除非該駐Bar檯的職員很「養眼」或是有些獨到的絕活表演,不然應該都沒有甚麼特別好看的。至於電視劇常出現Barman或壽司師傅會和你談天說地傾下心事,機會率不是沒有,不過比較低囉。
至於這種單人檯是否一定是一人獨霸?答案就一定不是,因為這類Bar檯也可以坐多好幾個「單人客」。結果,你身邊仍然會有人陪你進餐或飲嘢,只是你未必會認識和會與他們傾談。
如果一個人去Café或是酒吧,我是比較偏向坐窗邊的單人檯。一來望著窗外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城市,得到很多靈感和幫助自己思考。二來則可以背著其他人,名副其實地將他人「拋諸腦後」,忘記自己身處的地方。
最近我喜歡上某間在鬧市中的上樓Café,因為其窗外街景吸引,看著走在面前的人和車,那種鬧市的熱鬧穿過玻璃滲透而來。尤其是工作天,大街上的路人很多,在不太高也不太遠的二樓望下去,人們的面孔和表情仍然清晰可辨,但是因為不是迎面而來,在這個高一點的角度去看,彷彿是這一個空間裡望著別的空間的景象,既不衝突也不重叠。
窗內,寧靜如夜,清涼如水。咖啡師動作輕巧又悠閒,場內客人人影疏落,在植物環抱著的環境,可能最不識趣的,就是我手中急敲著的打字聲。
很多年前,我曾愛上夜裡才去Café。尤其是灣仔商廈林立的夜裡,坐在地鋪的一間連鎖咖啡室。日間人多時想找個位子都難的地方,在夜裡就變得不再吸引了。拖著疲累身驅的人早已回到家中,堅持Play hard work hard的人卻都走到不遠處的酒吧區,只餘下咖啡香依然在在。
Café職員樂得清閒,我坐在望窗的位子,窗外是天橋的上落橋位。車燈在夜間裡成了一道又一道的流星。曾幾何時,我也在這兒寫了好幾篇得獎的新詩,拍下了好幾幅滿意的相片。直到我那悠閒,與這間Café一樣,約滿!
現在,就算我和友人一起去酒吧或Café,有時候我們還是會優先選擇單人檯。因為我發現,不面對面傾談,而是一起望著窗外共同看到的光景,更令人容易談到心事。
友人說:「那麼今晚你請我去酒吧,我不介意坐單人檯的。」
我奸笑道:「正文並沒有說出單人檯的最大好處,分單丫唔該!」
ns3.144.134.10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