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盃正式開鑼,足球熱潮又再在全球再一次掀起。
筆者並不熱愛看球賽,至少家中沒有訂閱看球賽的電視頻道,也沒有外出友人去酒吧看球賽。
不過,這球壇盛事卻又是頗值得留意一下。
昨天我看的是阿根廷對冰島。精彩嗎?老實說,頗為悶場,除了入球較少,雙方的攻勢也不多也不精彩。阿根廷是傳統強隊,球星很多,更有那位「絕對無敵」般存在的美斯。冰島則是實力較弱,完全被睇低一線的「魚腩部隊」。
像很多人一樣,在看到一位寂寂無聞的,弱勢的選手站在巨人面前,很多時大家都會想看看他們如何能化不可能為可能,擊敗巨人。縱然現實是殘酷的,這些引發奇蹟的場景只會在動畫或電視裡發生,至少,我們也希望看到他們能盡全力發揮自己的比賽。
以前有一句老話說:「波是圓的」,意思是球場上凡事沒有絕對。就算球員的能力和球隊的整體能力分數如何再高,不下場比比是不知輸嬴的。強豪如阿根廷,控球時間在七成以上,竟然只能攻入一球,最終還被控球只有不足三成的冰島追平。可想而知,冰島其實是踢到超水準了!
看到冰島球員和支持的歡眾,在完場一刻的歡呼和表情,彷彿是嬴波了一樣。對呢,或許對於世界盃初哥的冰島來說,在世界盃有入球,在32強分組賽在阿根廷手中取得一分,已經是嬴了。嬴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作為旁觀者的我,當下也有過一種振奮人心的感覺。
讀書時,老師總是說要挑戰自己,不一定要做第一的,這無疑是老生常談,甚至帶點阿Q精神。但中小學的同學又會很傻的聽著老師的話向前衝。或許,我自己中學時的寫作生涯,或多或少都受著這種思維影響,將自己的心思都放在挑戰文筆的地方上。於是先是校內比賽,再之後是公開比賽,不斷的去挑戰自己,看看自己的程度能去到多遠。
我曾認識一位同學,在全職讀大學時,已經是香港某運動的尖子,有相關組織也曾找過他,希望他畢業後能當全職選手(聽說還有游說他最點綴學!)。這本來是一件頗為美好的事,畢竟自己的才華受到別人的肯定。然而,這位同學要考慮的很多,最簡單的如家庭開支和自己的未來,已經令他對當全職運動員卻步。最後,我聽說他是放棄了,畢業後做了和運動沒有關係的工作,他的運動才華只能在業餘的消閒的時間才能發揮。
你說是否可惜?是的,一個人的才華被埋沒在現實裡。更可惜的是,一個地方有才華的人,因為政府的不重視而一個接一個的消失在運動場上。餘下的可能是最堅毅、最忠於自己熱愛的運動的人,也可能是生活環境較好不計較收入的人、也可能是沒有其他路向,只能在運動場上一鼓作氣殺出血路的人。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興趣不同,的確很難去發掘每個人的天賦。曾有人說過,每一個運動員的背後,至少有一百個甚至是一千個人的才華被埋沒。不是離開的人被淘汰,而是他們的客觀條件成為了他才華上的負擔。最後,站在運動場上的,不是才華最好的那一個,而是最幸運或最不幸的那一個,豈不令人婉惜?
如果每個都是自己人生裡的唯一的選手,那麼對手是誰呢?是命運?是身邊的人?還是自己?
對於作為自己人生的主角,我們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兒。你可以選擇挑戰自己的極限,或是追求多於一個方向的極限,追求多於一個方向的可能性。
追求多於一個方向的極限,可能就是一種極限:不甘於人生只有一個方向。
ns52.14.238.10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