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天與家母品茗完畢,回家路上剛好有一間新開的超市,便與家人入來走走。
行了一會兒,看到零食區站著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是印巴籍的,天真又活潑的在一邊揀選自己喜歡的零食,一邊向她身邊的父母撒嬌。
這一幕看似十分平凡,卻又令作者感受很大的衝擊。當下立刻想起,原來自己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陪家人一起逛超市了。
可能筆者是那種比較「目標為本」的人,不太喜歡在超市裡慢慢逛慢慢選購,或者很多人喜歡在超市裡「慢慢發掘」特價品或者即興想購買的東西。
也許是生活習慣改變吧,工作日固然很難與家人到超市走一趟,以往間中會在假日與家人逛商場順帶到超市買日常用品,但卻往往因為「私務繁忙」而顯得越來越不願意花時間去超市。
記得小時候,筆者也喜歡跟著家母下午到菜市場買餸,間中會加插去逛超市的環節。但條件是一定要先做完當天的功課才能去,而且多數要趕在下午三時前完成。就是因為有目標,人的潛力才爆發吧。
甫入到超市,我就會甩開家人,自己就會走到賣玩具或食玩的地方,看看有沒有東西可買。超市賣的玩具當然不是甚麼名貴價的的東西,反過來多是香港製造的玩具,簡單如一些金屬車仔,或是一些單色士兵模型。不過不是每次都有收穫的,很多時都是「齋睇唔買」的。
不知大家幼稚園時有沒有試過,全班一起去逛超市,這是非常非常好玩的一次體驗。幼稚園的老師二人一組帶領二三十個小鴨子浩浩蕩蕩地由幼稚園出發,橫過幾條「龍潭虎穴」般的馬路,又害怕被附近的「拐子佬拐子婆」拐走,最後去「攻打」超市。老師們前後包抄,行一會又要列隊點人,好不誇張。
超市見到我們就頭痛了,幾十個人仔又唔係買得多,走來當人家的地方是課室。當年我們是每人帶兩元硬幣一枚,去買不多於兩元的東西。雖然是說很多年前的事,不過就算以當年的物價,低於兩元的貨品亦不算多,大抵上全班有一半人是選購「的搭糖」的,另一半人呢?咪就是買瑞士糖囉。我記得班上總是會有一些大頭蝦,沒有帶兩元的就只有望著別人買的份兒。又有一類「炫富」的,又會很不聽話的帶了五元,結果?就是和我們一樣上限都是只能買兩元的貨品,還得勞煩老師替他保管餘下的三元至放學。現在則聽聞這生活體驗在幼稚園仍然是有的,不過已經不用這麼麻煩了,大家如常的帶著自己的八達通就可以了……
今天做了一次小小的尋根,原來當年幼稚園生去攻打的和我跟家母去買餸時才會去的兩間超市都幾十年屹立不倒,仍然做著。我想,是時候去重新走訪一次了。
友人聽著我在說幼稚園故事,已急不及待在拿著手機在搜尋資料。
我問道:「在搜尋甚麼?是想知那間超市的地址?」
友人笑道:「不,我在找的搭糖和瑞士糖的售價資料,賣兩元樓下的時代即是幾多年前。」
ns18.118.7.8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