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市人手機不離身,每天拿著手機在「碌碌碌」是很自然的事。
「碌手機」這個形容詞,是既傳神又貼切的。在手機屏幕上手指輕輕一撥,畫面就會向下「碌」,而我們亦有新的資訊可以「Look」。除了畫面向下移之外,那種不斷有新資訊滾動出來的動感也完全反映出來。
由互聯網開始進入家用的時代,網頁上的資訊是較為靜態的,主要是依靠文字和純音樂(一種叫midi的音樂檔,只有十來二十kb),偶然有些網頁做一些Flash特效都幾乎load到一台主流電腦死死下,枉論要由手機或PDA去顯示。現在的手機性能優異,流動上網速度能支持串流媒體,而且新一代的網頁編寫亦大幅降低了載入速度和硬件要求。
如之前說過,人的習慣是隨著科技轉變的。當有更方便的吸收資訊渠道出現,人們就會去習慣使用並且在當中不斷「消耗」時間。說是消耗,是因為吸收資訊某程度不是浪費時間,但它又的確在佔據著人們的生活時間。在Facebook上大家習慣碌碌碌的向下看一些有的沒的資訊或他人的更新,在報紙App上大家又是碌碌碌的,在購物網上又是碌碌碌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越來越多網站及App都開始沒有「底線」。以往在網站上看自己想看的資訊,是會有「碌到落底」的一刻。然後才自覺在側邊欄在選擇另一篇資訊。FB是最早以「幾乎沒有底線」的方式呈現,然後是一些資訊新聞網站,團購網站...…
莫說是身邊朋友,連我自己也覺得這種無底深潭式的網頁頗令人無法自拔,看完一篇你想看的文章,它會很智能地將相關的文章放在後面,而且分界線未必很清晰,幾乎達到無縫連接的情況。受過FB多年訓練的人,又會很自然的繼續碌下去,結果是你比原定只閱讀一篇文章會花掉更多的時間在同一個網站上。
友人就曾因為這種無底深潭,在洗手間不斷的看下去,到發覺時光飛逝的時候,正是他已經坐到腳痹的時候。也有友人說起這話題,起初不太為意,拿出他的手機出來看看他常到訪的網站,他才驚覺原來這種「無限閱讀」式的網站比比皆是,只是因為他太習慣這種「資訊餵飼」而不自知。
或許,筆者用上「餵飼」這詞好像有點負面,只是這種由別人不斷送過來給我們吸收,而不是我們有意識去選擇的資訊,我的確想不到別的更符給其性質的字眼。我同意互聯網帶給我們吸收新知,翻查資訊的便利,但同時,我拒絕接受第三方有意和無意之間去灌輸給我們的知識。
我自己常到訪的網站有好幾個都是無限閱讀的,有一些以前不是,但現在都開始改寫版面了。要跳出這個框框是要有足夠的定力,而且目標要十分清晰,知道自己只想看甚麼,到得想知的資訊就好離開了。另一重點是時間,控制自己上網時間是十分重要的,不要以為一兩分鐘一篇文章就不礙事,以這種一篇接一篇的方式,累積出來的時間可能已經足夠你看一本書了。
我相信這類網站設計應該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新聞媒體、業界新聞及內容農場那類網站。畢竟,讀者越逗留得耐一點,他們才有機會顯示更多廣告以支持他們的收入。這種網站設計的發展我覺得本身是沒有對錯的,不過對於習慣無意識不斷看下去或是自主性的人,這的確是一種消費時間的行為。
ns13.59.0.23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