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酒情有獨鐘,不過卻並不是酗酒的程度。
至於酒吧,我是有去的,但卻只會在Happy Hour時段。除了覺得一杯啤酒的價錢並不應上百之外,心裡也覺得酒吧在晚一點的時間會變得品流複雜。
有時候相約友人飯局聚會而人少的話,我們多數會選擇大家可以「自願性提早放工計劃」的日子,準時五點就去Happy Hour。
如果真的將一杯啤酒的成本除開,我聽過有做過這行的人說,一杯Draft的價錢分分鐘少過$5港幣。不過其餘的並不是一定就是「暴利」,可能有一大半是交租和人工的。當然,還有很多保護費和播放球賽等成本。
友人問我:「其實坐酒吧也可以寫東西吧?」其實我不是沒有試過在酒吧攬著電腦在寫東西,只是機會較少吧。也許酒吧和咖啡室的最大分別,就是酒吧的音樂並不及咖啡室播的動聽和柔和,而酒吧裡會望著電腦的人也遠較於咖啡室裡的少。
在咖啡室裡,拿著電腦在打字的人從來都不是異類,但在酒吧裡卻會比較突出。有時候在公司附近的酒吧街Happy Hour,我幾乎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顧客的時間,就更會令人覺得我很像很奇怪似的,感覺不太對。
而且,在酒吧也好在咖啡室裡也好,只要面前有一杯飲料,我就會很不自覺的不斷的喝,在咖啡室裡也還好,畢竟點一杯熱咖啡你不會飲得太快。但在酒吧,斷不會點到一杯熱啤酒的,於是那杯啤酒就會以飛快的速度喝光。在咖啡室,從來沒有服務生會走來詢問你要不要來多一杯咖啡,不過在酒吧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亦是我覺得咖啡室比酒吧自由的地方。
咖啡室如果有戶外座位的,有時候也會遇到喜歡一邊喝咖啡一邊吸煙的顧客,不過在酒吧,我發覺不論戶內還是戶外,顧客會吸煙的機會率都是高得出奇的。基本上,香港的控煙辦真的只是「扮」,不是真的會「辦」的。這亦是我喜歡去咖啡室多於去酒吧,就是去酒吧都會偏向Happy Hour時間或是去酒店裡附設的那類。
以上說了這麼多咖啡室比起酒吧好的地方,好像筆者對咖啡室的偏愛多於酒吧,但是筆者約友人談天說地,卻喜歡去酒吧多一點。酒,感覺令人輕鬆,有一種舒壓和出神的魔力。啤酒的種類多樣,有些滑得像忌廉,有些氣泡多得像汽水,有些味甘像涼茶。現在還流行很多手工啤酒,德式、意式、日式不同國家的特式啤酒像雨後春荀,紛紛湧現。有一次,我和友人就去過港島區一家專營手工啤酒的小酒館,佈置風格直逼打卡聖地,完全是一個專為文青而設的地方。
友人說:「一般人在酒吧的消費應該是人均三杯以上,你才一杯起兩杯止。想醉都難。」
我笑道:「我不是來買醉的,我是來買靈感的。」
是的,很多故事的靈感,都是酒吧;很多小說的場景,亦是酒吧。
ns18.191.102.14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