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你以為學有所成,準備離開校園,向職場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以前學習的東西看似沒甚作用。反而應該懂得的東西,卻有很多都不懂得。
換句話說,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在職場最重要的,不是學歷,也不是經驗,而是識做人。
除非你做的工作是完完全全一個人,否則你一定不能避免會與其他人合作。凡事有不同人參與的工作,就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目的。
共同的目的,正確點說是共同的結果(Outcome)。這個結果可能是一份計劃書,一個展覽,一個產品。這是為公司而產生出來的。
但對於每個同事,他們可能來自不同自己的出發點,或者Hidden agenda。當然,你自己也會有的,有時候,自己的點角度會否影響別人的角度,就是我說的識做人。
首先,是你要先假想別人的角度,以更符合大家的期望去提出要求。不然,就是準備開戰。在你嬴我輸的角力下,得出的結果,往往不會是最結果。
第二步,就是我想說的妥協。有些情況,就算明明是別的部問的責任,但是為了「事情的利益」行先,也要作適當的妥協。比如說,分擔一部份的工作,或舊事免提不再深究別人過失,而著手挽救和準備後的事情。
老實說,我初來工作時都幾討厭妥協,覺得這不過是給懶人和廢人籍將工作「射波」的機會。但世界就是充斥著很多你覺得他們很沒責任的人。如果你是老闆或上級,當然可以直接「炒」了他們。可惜的這類人往往潛行在一些部門的小職位上,上級很多時候看不到他們,而他們也樂於不被看到。
近半年,因為轉工狂熱後,我發覺這類人的問題開始浮現。有心的走了,這類廢人以「熟手」自居卻不工作,新同事又不懂,亦沒有人教(旨意那些廢人教......即是無人教!)
早前我看到上司與其他部門開會,就很懂得何「妥協」出一個好的結果。妥協不是我們不斷讓步,而是要有效的令對方心甘情願的讓步。我上司就是先將現在的問題羅列出來,然後等大家知道哪家同事有理虧。正當部門主管面有難色時,上司卻來一招大赦天下,不再追究,但大家要幫手盡快處理,而時間關係由我們負責某某事情......之後,其他部門都會因為該會不致於成為「批鬥大會」而鬆一口氣,甚麼都好說話了。
最完美的結果,當然是相關部門做回相關的事,但在一個有人有角力的地方,完美的結果接近海市蜃樓,所以一個能處理事情的妥協出來的結果就已經很不錯的了。
ns3.144.81.4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