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490年,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為傳遞馬拉松戰役捷報,從戰場奔走42公里至雅典中央廣場,力竭而逝。這場以生命鑄就的壯舉,在1896年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正式確立為馬拉松競賽項目,自此成為人類耐力與意志的永恆象徵。
二千多年後,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馬拉松賽事,在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開跑,來自21支隊伍的仿人機械人隊伍參賽,最後由天工機械人奪得冠軍。從此馬拉松不再是人類專屬的競賽。
人坐在大廳中,從電視螢幕中見証這一幕,看著機械人衝線的一刻,感到科技力量之餘又多少添了幾分魔幻。我是看《鐵甲萬能俠》長大的,童年時對機械人的印象就是力量和權威的象徵,而且是特殊的存在;主角只有兜甲兒,不可能是繁花九十九,你只有羨慕的份兒。萬萬想不到今天機械人竟然和人類一起跑馬拉松,雖然獨缺威猛的「高熱火焰」(breast fire,鐵甲萬能俠的絕招),但也足夠讓人驚嘆。
或許是日本人對雙足行走機械人的情結很深,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研製出第一台功能較為齊全的二足步行機械人,至2012年日本本田公司的ASIMO機械人已具備跳躍和奔跑能力,但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可愛親和的形象。而真正突破動態平衡技術瓶頸的,當屬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於2016年發佈的「Atlas」:憑借模型預測控制算法與液壓驅動系統,其能在雪地、碎石等複雜地形自主調整重心,即使遭受外力沖擊亦能瞬間恢復平衡,展現近乎生物本能的適應性。
然而成為大人的我,不禁要問一句,機械人真的需要雙足行走嗎?機械狗和無人機,不是更穩定和更有效率嗎?這一切最好留待時日去驗證,畢竟科學本質在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所以二足的機械健兒們,請繼續往前跑吧!加油!
ns3.12.41.2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