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成里三層外三層的太極加高爾夫愛好者,剛得意「原來國家集訓隊都沒用過張玉璋」、就被張教練神乎其技的顛球技巧驚呆,到他根本沒看球就把白球凌空擊上天際才爆發震天喝采聲,等他娓娓道出意圖甚至背後隱藏的哲理、又無不驚為天人若有所思。
混在人群中的張天愛加趙穎菲就只有如癡如醉可堪描述,腦海裡冒出的初見一幕又大相徑庭。
章領導做總結發言加頒布第一號政令都滿滿哲學色彩。
看大家聽說每天晚上要加堂英語課還要寫英語訓練日記、一片嘰嘰喳喳苦瓜臉,才臉一板、「張教練講半天因果關係都當耳邊風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他就是你們的活榜樣,不說球技、單單滿腹學識就是我們所有人的良師益友。輪學歷你們誰也不用笑話誰、輪家境甚至遠遠不如你們,他有今天一切無非勤學苦練加開動腦筋的結果。近朱者赤達不到、沾點光總可以吧?他今天傳授的因果思維、凡事精確量化、變與不變隨機應變思想,即使不能讓你們球技突飛猛進,作為以後教練崗位其他工作甚至餘生的指導思想不過分吧?英語我跟你們一起拜陳領隊為師可以吧?那手顛球神技學會、可以征服個把女朋友男朋友懂不懂!」
終於哄然大笑興高采烈出發球場實戰。
章哥似乎還領回張南洋的另一層意圖,把男女隊分成四組、正好連他算上每人跟一組開始建立每個人的詳盡技戰術數據,不管老鐘心裡想什麼、分給他一個筆記本不容置疑揮手比賽開始。
張南洋暗暗得意這才有點教練組味道。
真是奇亦怪哉,國內體壇似乎只有田徑教練才有專業教練的樣子,武術隊的是古時候師徒關係的翻版、這三位教高爾夫的更是差了不只一個檔次,技術差勁理論認識一知半解不說、連建立運動員技術檔案這點教練基本素養也沒概念就太不可思議了。
難道自己有成為國內高爾夫開山鼻祖的可能?
難怪大張突然一幅小迷弟的模樣!
撞一下肩膀調侃、「還猶豫要不要過來?」
「打死都不走!什麼戶口漲工資哪有技術提高重要。南洋、我讀書不多也知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現在就是這種感覺。原來以為你水平高是美國教練的緣故、其實是對高爾夫有自己獨特見解對不對?『上桿是因甜點是果』我會記一輩子!顛球我也玩的不錯、就沒想到真正目的是養成手感球感桿頭回正的本能;切桿推桿知道要用揮桿幅度控制距離、就沒想到要有精確數據才是事半功倍的高效率手段。還有那根指示棒刻度指示方向確實奇妙、好像還有充分送桿到極限的心裡暗示作用,是不是還把注意力解放可以更專注於動作甚至桿頭的觸球部位?」
「哈哈,過這邊來小弟包你那些都是小意思。」
心裡卻不由對他刮目相看,這才是不枉自己半夜苦心孤詣的可造之才。
也不由幻想今天的奇思妙想能不能征服舒妤姐?對了、小香姐也要精確量化每天自按摩半小時!
「張教練擦擦口水!」
一聲嬌笑加刺耳急剎車輪胎哀鳴音,嚇得他斜飛而起凌空擦把不存在口水。
小香姐⋯⋯不是⋯⋯是她老闆菲姐姐!正跟阿姨在球車上惡作劇得逞笑成兩朵花。
這天上掉下來的趙妹妹大咧咧不把國家隊教練當盤菜、要張南洋陪她打幾洞,陪得好說不定集訓隊第一個贊助商就有了。
張南洋也滿身狗腿子樣扶「老太君」下車,想請阿姨一起來個四人兩球賽、她卻擺擺手裡錄像機,「受張教練啟迪、才想起車上不耽誤工作還曬不到太陽,今天攝影師兼球僮、不是,最多車伕。」
大張再蠢也明白自己礙眼了,趕緊一溜煙跑前面隨便加入一組。
也確實是,雖然前面熙熙攘攘的、發球檯剩兩個人馬上就有獨立空間的錯覺,趙總瞬變菲姐姐依稀回到兩個人初見時光,熱身動作差點要跟小弟交纏一起、發覺還有位笑吟吟的旁觀者才拍他一屁股、「這麼好玩動作以前幹嘛不教姐,」手上一號木桿頭翻轉、小心翼翼顛兩下球已經不受控制,乾脆「哈」一聲瀟灑揮出。
自然差點閃到腰。
小弟憋住笑趕緊扶住她、「業餘專業要求肯定不同,顛球就像顛足球、一般人下功夫就可以顛的花樣百出,可是想凌空踢中球、特別是激烈運動的比賽狀態下,就需要專業苦練出來的柔韌性加空間感身體控制力。高爾夫球小桿頭也小、沒我這樣有姐姐的秘法傳授的哪有那麼容易。」
「那我為什麼覺得艱難無比?」
「術業有專攻嗎。哈哈,昨晚寫講義編制訓練計劃、幾乎是把前半生的所學所思都系統化互相印證,才想起來哪盒錄像帶出現過這一幕也意識到背後的真意,以前從來沒練過卻試了幾次就可以隨意玩耍,說明只要功力練到一定火候、這些都是雕蟲小技。這就是因果關係、更是把思想變成文字的重要性。」
「知道了、你們姓張的都是一丘之貉擅長借題發揮。看看這一招又有什麼狗屁意義、你有多爐火純青的身體。」
腳尖一帶一勾、地上小白球被挑起齊胸高,小跳步雙腿腳面腳底輪番把球彈的高低起伏半天不落地!
最後居然把球彈起半天高、身體旋轉好幾圈才翻起右腿插左腿後面用鞋底接住,臉不紅氣不喘滿臉挑釁。
張南洋驚呆半天都忘記鼓掌,拿個球有樣學樣、瞬間臉紅耳赤看著掉地上的小球。
別說雙腿輪流了、單腳都顛不了幾下。
不僅喃喃、「姐專業踢毽子的?」
「術業有專攻!哈哈,張教練不是啟迪『幹什麼都要發揮自己所長』嗎,姐也是看幾眼就可以把毽子踢出專業水準。這兩天被你們張家人碾壓個夠、不服氣你用鐵桿顛球我就用木桿,本以為是跟踢毽子一樣道理,沒想到差點出個大洋相。是不是手腕力量不足?」
張南洋暗暗慚愧「見臘心喜」根本沒注意到她用的什麼桿,好在影像記憶力初具火候、腦海馬上回放那一幕,不由大喜、「好像從來沒見過有人用木桿顛球呢」,拿起一號木翻轉桿頭開顛。
其實這也屬於沒想到而已,捅破窗戶紙對他就是小菜一碟,手腕輕顫顛得比鐵桿還更自如,靈機一動輪番用桿面桿背也沒多難,興之所至發球動作凌空一擊更是打出超遠距離、差點打中前面已經在攻果嶺的人群。
這下連錄像師都一聲驚叫、「這接近四百碼了吧,高爾夫能不能拋起來打?」
趙總更是滿臉驚駭、「不會又從我身上悟出新技術吧?」
是要實踐新技術!
「哈哈,應該是球體下降勢能疊加的結果,一時還想不到其他作用,不過鍛鍊手腕的控制力爆發力應該有大用。謝謝趙總當頭棒喝、小弟是太得意猖狂小人得志了。」
倒是把姐姐說的訕訕不知如何回應⋯⋯我不是這個意思好不好?
趕緊擺上球、一號木不假思索揮出,沒想到幾乎重現那得意一桿,頓時興高采烈接連打出業餘高手的模樣來。
ns13.59.144.1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