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大學之前真的不太了自己的科系,只覺得大概在讀文學吧!入學後,可以說我入學前的印象完完全全的被顛覆了。今天就來談談外文系,說說我大一的心得。
首先,咱們上課採小班制。一個班級的學生比高中還少。我大一上課的平均人數是20~40人。40已經是最多了,通常都是2、30個人。想想一班只有17個人,教授一眼看過去就點完名了。蹺課?讀我們系要慎重考慮。
然後,每所大學特色不一樣。這篇只是我們學校的狀況,所以如果你以後讀外文系發現不一樣,可別埋怨我啊!
我的第一堂課是法文。一上課教授就說的很清楚:你要主動才有收穫。要發言、要提問,我知道這對新生——長期接受中式教育的人很難,你們已經習慣了聽、習慣了聽話。但當你們進了FLLD,進了這間系所,就要拋棄以前的學習習慣。Speak!
沒錯!這讓我非常震撼。對外國人來說,我們的態度可說是非常不積極,似乎沒有想要學好任何一科的打算。(這番言論來自跟我關係不錯的法國助教,他當時不了解台灣的教育環境,於是認為我們不想好好學法文)
這一年我都在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如果你也想讀外文系,那麼,你必須知道,也必須練習這點。
接著,進入正文。首先,在上一篇我說過了外文其實是因為為主。第二外語的課大概一週三堂吧!其他分成基礎訓練跟文學。我的核心課程(一定要修的),除了法文,有FEM, Composition, Oral,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FEM=Freshman English(大一英文),基本上是全部新生都要修。對其他系而言是唯一一門英文課,那外文系的學生呢?Of course,不會讓你這麼好過。這門課很雜,要做PPT、演戲、拍影片,總之就是麻煩。
不過,我也獲得了很多。像我們上課就是採取翻轉教室。學生在上課前研究課本,自己消化、吸收內容,再做成PPT教同學,必要時教授在提出糾正*、補充。
教授在此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適時的給與提示,讓大家思考。甚至,我們連期末考考卷都可以討論。這門基本上是進階文法,意味著文法不像高中那樣死板。每個答案代表不同思路,如果符合邏輯,教授就會給分。
大家注意到了嗎?「學生」的部分。外文系不會讓你覺得很輕鬆。你在課堂上有非常大的參與感,再加上我們小班制。沒錯!教授愛的光輝都會光照到大家,所以如果你只想摸魚?強烈建議不要選外文。
教授會跟你說See you next year!
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有點長,就切三部分。然後我還會說一門我覺得非常值得的系上選修。
那麼,請鎖定下一期。所以外文在幹嘛?——Comporal
*這裡的糾正不是直接告訴答案。教授會問:你們覺得例句有哪裡有改嗎?通常都是同學發現錯誤。實在沒人知道,教授才會公布答案。
ns3.20.233.3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