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我是即將開學的朱諾,今天就來說說新生訓練以及關於教會的事吧!
說實在的,我一開始超級不期待新生訓練。我從公主那裡聽說她們學校新生訓練,她的話是這樣的:超級無聊,三天的行程很鬆散,沒有帶樸克牌交不到朋友。
然而,A校的新訓辦的真的很成功,讓我一下就愛上了。由於咱校的性質,開學典禮不僅有牧師祝禱、校歌也有融入一些基督教信念(校訓:Ture,Faith,Deed求真•篤信•力行)。整個環境讓我非常自在,有種置身教會的fu。我在搬宿前最後兩天是參加教會去一個算是在玩的營隊,同行的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準大學生和老鳥。那時候輔導就告訴我,大學沒人管,很容易會迷失、脫離信仰。
而在A校,這機會就比較小。不只有校牧室,很多學校老師也是基督徒。像我今天早上去路思義教堂做禮拜,就發現旁邊有校長、學務主任、班導……。我參加的是第二堂,屬於傳統模式。跟我原本的教會比較像。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台北是在南京堂聚會,那是一個都會型教會,位處鬧區。崇拜有四堂,一堂都有差不多一千人吧!大家聚會結束就散了,不會互相問安。可能跟熟人說個幾句話,但不會一個一個打招呼。在路思義聚會的很多都是校友,聽到我們是第一次來的新生都非常熱情地跟我們說了一堆。一個中文系學姊還問我住哪裡,說有機會能到女宿看看我。
中午我們跟教建築的教授一起吃愛宴,途中一個退休教授加入我們。跟我們分享了他的人生故事。聽完我只有一個感想:不行!校友都太優秀,看來我每天都要衝圖書館了。雖然離女宿很遠。另外,A校的牧師是外師,之前有教書但時間間格很久,最才從國外回來的。他希望用中文講道,但語文有些生疏。於是就需要有人幫他把英文講到稿翻成中文,禮拜的時候他用英文說,翻譯用中文重複一次。
班導問我想不想試試看。他說中文是我們的母語,翻譯應該比較沒問題&牧師也不會用太難的字。於是我就留了email,成為其中一個翻譯。雖然一個月一次是輪流,但還是非常有挑戰性。因為講道都講很久啊!
yep路思義就告一段落了,至於翻譯的後續等我真的做了以後會跟大家分享。
接著,我要抱怨讓我超級無言的損友。首先,提提損友的背景。我們是國小同校、國中同班還前後座、高中差點同校,大學同棟教學大樓。算是有緣,但一直都不太熟。我覺得是很難親近的類型,我們最近比較常聊line,但屁話居多。本人有點悶騷。總之,我們都是基督徒,不過他是召會,我是禮拜堂。派別不太一樣,不過我也無法說出具體,這有點專業。
今天的過程大致是,他問我要不要去他的召會,一副可憐兮兮的語氣說自己誰都不認識,想拉人但朋友都沒興趣。我想反正沒事也好奇就去一下。結果,我以為只有我跟他碰面,沒想到他爸也在。一整個尷尬!他爸在我國中任教,沒有教我,所以我也不太會跟他打招呼。路上看到只會浮現:是損友他爸,兩個人根本不會對話。今天碰到我差點脫口而出老師好!又想有點怪,只好跟損友打招呼,忘記叫人了。超級沒禮貌(躺
然後,進去召會,我就被介紹給其他弟兄姊妹。我爺爺跟損友他們家是同一個教會,也算有點淵源啦!吃飯的時候我損友他爸跟我說了很多,我其實有點意外,他是怎麼知道那麼多關於我的資訊。我高中跟損友幾乎沒有見面,是知道讀同一所大學才開始聯絡的。我想到可能是因為損友哥哥,我跟損友他哥比較會碰到(btw他們是雙胞胎,哥哥讀的學校跟我的高中很近)。
損友雖然叫我去他們教會卻早走。他其實不太想去,這點我可以理解。因為我們這些二代、三代基督徒,從小就在教會長大。這是幸運,孩提就能認識主。卻也常常缺乏初代基督徒的感動。父母把孩子帶去教會,那是他們的信仰,我們必須尋找自己的。
我想損友現在大概想過過非基督徒的生活,體驗一下跟我們價值觀不同的世界。有些人會就此一去不復返,而有些人會回來。我就是迷路被領回家的例子,而我希望損友不是前者。
好了,我要說最無言的部分了。可能因為我只認識損友,所有從頭到尾都在跟他咬耳多(迎新主要在交流)。主動來跟我說話的不算,我們又是一起離開的。(我跟損友說我不想一個人待著)弟兄就在我們走到門口的時候拍拍損友肩膀,問:你女朋友嗎?損友回:我眼光沒有那麼糟。
根本討打!你以為老娘想跟你交往嗎?
回A校的時候他又放生我,讓一個路痴在街上晃,對嗎你?你可以假裝挽留一下,那種不耐煩的指路方式是怎樣?是女生才會離情依依嗎?可是書呆子也還好啊!反正,他讓我自己搭BRT回去,他從相思林跑回宿舍。為了證明自己跑很快,過一會我收到一則訊息:看!我已經到男宿了,快吧!
天!虧我還覺得他屬於比較成熟的類型。結論:男生果然超級幼稚(誤
今天的分享和抱怨到此為止,我們下次見。
ns18.222.164.1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