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部動畫營造的氣氛非常之好,比人感覺是非常舒適的懶散日常,所以整套東西我以正常速度來看。
至於cp。其實我個人不太喜歡白石,總覺得她人很奇怪,就是一種很很普通到很討厭的感覺。
最初第一印象是校園偶像,那時的確有讓人心動的感覺。然後她轉為很土的外貌,會讓人幻想破滅的感覺。再之後她帶眼鏡就給人很平凡的感覺。
為甚麼她帶了眼鏡,然後其他幾乎沒有甚麼改變,而你又覺得她變平凡,難道你是很討厭眼鏡嗎?的確我並不是眼鏡控,我亦都完全不理解為甚麼有人會喜歡眼鏡這種屬性,我甚至覺得眼鏡這種東西根本就是破壞美觀。
不過說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眼鏡加很土的個性,不論美貌是多高,那種生物就不是宅女嗎?就到底你就是歧視宅女。我並沒有歧視這種行為。真的嗎?對不起,我就是歧視宅女。不過並不是所有宅女都歧視,好似「神的記事簿」中的女主角,不就是很可愛嗎?她雖然是宅在家中,但是她做的是正事,並不會讓人覺得很宅女的個性。
(意思即係白石一開始好高冷、神秘莫測嘅個性,一開始幾鍾意。但後來當佢唔再沉默,佢嘅表現唔係神秘莫測嘅偶像,而係一般可以見到嘅宅女。
不僅如此,佢那種性格雖然很常見嘅宅女,只不過佢嘅個性太過膽小唔係太過鍾意。其實幾可愛。可惜冇咩特色。而且同我想像中嘅第一印象不同,有些幻滅。點講好,當印象有出入就會有失望這種感情從而轉為失落或者反感嘅感情。
一般宅女至少都有一些特色例如特別熱愛動漫,但係佢就係毫無特色嘅一般人。同想像中嘅形象有反差,而且性格毫無特色,除咗樣就冇獨特之處。
簡單啲講就係唔鍾意。但未至討厭,雖然我確實幾唔鍾意佢。即係討厭。其實都係,但未到去恨。如果佢係一個成長型嘅角色,或者我會鍾意佢。
可惜係呢部動漫,佢注定係一個同呢部動漫格格不入嘅普通人。就算維持最初嘅偶嘅形象都冇用。
佢嘅個性注定做唔到我想像中嘅偶像。但係呢種普通卻是好多女性讀者同觀眾有共鳴甚至鍾意嘅地方,但係我就係唔鍾意。
點講好呢,太過普通,如果說有成長都係特色,但呢部漫畫所有人都可以成長,偏偏白石就係唯一嘅正常人。
一個異類獨自擁有成長鏡頭實在太過格格不入感覺好詭異,當然對於我哋來講主角群才是異類。這也是我唔太鍾意白石嘅地方,感覺就好似《笨蛋男友》係一堆笨蛋入面突然有一個正常人一樣奇怪。明明唔同畫風唔應該擺埋一齊。
這又不是白石嘅錯。就算明知一個正常人入咗一間奇怪嘅學校並不是她的錯,但係潛意識或者本能下意識就係唔鍾意佢。當你唔鍾意一個人嘅時候,就會將佢嘅缺點放大或者更加能夠搵到佢嘅缺點而忽略佢嘅優點。
有缺點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人會成長。只不過係我天生就唔鍾意佢嘅情況下,實在很難對佢有好感。未至於咁討厭。其實佢嘅宅女個性都好常見,只不過同部動漫格格不入。
這一點就注定很難鍾意佢。畢竟人也注定無法令到所有人都喜歡他,而我對於喜歡嘅動漫總是說過不停,這也是我嘅壞習慣。因為喜歡總是可以不斷說。
我覺得唔好嘅地方就係好煩人,而且好同唔好都講,這對於喜歡角色嘅讀者會有啲不好意思或者歉意。但係人就係咁。鍾意就係鍾意,唔鍾意就唔鍾意,我就係唔識扮中立同客觀。
不過我都驚我嘅主觀感受影響讀者。驚鬼驚馬,我根本冇可能令到一個人鍾意又抑或唔鍾意一個人。
全部只不過係主觀感受,同樣地通常人會傾向睇同一個cp立場嘅讀後感,但就算睇其他讀後感都唔會改變自己睇完之後嘅立場同感受。本來影評就係咁。
睇其他人嘅影評,永遠有一種唔屬於自己嘅感覺。正如自己睇卡通片都唔會覺得自己係主角。話有啲話,我個人倒是覺得動畫入面間學校設計得唔錯。
不過髮色總是奇奇怪怪,其實正常但係又唔現實,這就是動畫。色彩繽紛,顏色鮮豔。其實真係有間咁樣嘅學校叫做基町高校,可惜現實唔似動畫一樣咁樣橙色。而係灰白色。
其實原型就係如今嘅基町高校。由設計師原廣司所設計,也算是動畫其中一個聖地係《你的名字》也出現過。只不過我個人更加鍾意《田中君》那種充滿活力同陽光嘅橙色。
灰白色反而唔係太啱整體風格。不過算係咁。話就話聖地其實只不過係取景。無論電影抑或動畫有個實體參考始終都係輕鬆啲。只不過人在香港又唔覺得真係影響咁大。本來香港就冇咩知名作品,又好少會有咩聖地巡禮。
不過日本好hot。其實有咩好行。行過就知意義唔大。基本上九龍新界都行過晒,我又唔係真係覺得呢啲地方有咩特別。只要你唔係住呢啲地方,其實好少有感覺。
嘛,反正都唔影響。人嘅日常照舊,而作家也只不過是從日常之中取景。動畫係現實中取景只係為咗方便,作家係日常中取景係為咗靈感。
聖地巡禮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同旅遊業。就唔好係呢本書講啲咁現實嘅問題得唔得,你不如話買三本書其實係作者解決而家銷售不足嘅問題。
不過動畫嘅景色永遠比起現實好。香港好少學校有咁樣嘅設計,只有專門學習音樂同藝術科目嘅學校先會有啲藝術風格嘅設計。但讀過學校都知道,一個人九成時間都係課室入面,其實外觀好唔好睇一啲影響都冇。
香港嘅學校間間都差唔多,甚至連走廊都係一樣。我反而諗唔明點解日本學校嘅走廊係室內,香港學校嘅走廊唔係露天就唔習慣。而家日本小學新式教室係流行開放式。根本就偷工偷料!
講到班房就應該係獨立一間課室,又唔係幼稚園。課室係一個放鬆嘅地方應該要有私隱空間。全部都係開放式又點樣可以放鬆,而且班會都係秘密式。反正只係小學,其實就同幼稚園一樣根本就唔認真只係玩耍。
小學又唔係真係幼稚園,要專心讀書始終都係密閉式最好。點睇缺點都多過優點。一二年級其實就冇咩所謂,但設計咁不如好似中國一間幾百人嘅大教室就解決晒所有問題。
其實中學根本唔應該有大教室。小課室都已經夠。大教室完全係偷工減料而存在。畢竟大專係一間商業機構,教嘅嘢差唔多係大課室反而可以節省老師好多時間,一些另外補錢重考同班級選修課嘅教學或者應付考試嘅習題練習反而係小課室進行班級教學。
其實學校好hea。咁就要由普魯士嘅義務教育開始講起,其實義務教育係一種嘅洗腦教育目的係培育國家所需要嘅愛國人才。
所以而家我地所接受嘅教育其實都只不過係德式嘅國民教育。具備德意志嘅民族性質。國家需要怎樣嘅人才就傳授怎樣嘅知識。換言之所有嘅人其實都只不過係德國人。
正如每間學校嘅校長都係一樣好長氣同熱愛體育一樣。其實校長通常都熱愛體育,因為一間學校嘅體育通常都係一個學校校長嘅面子。
而香港九成嘅體育其實都係由聖公會奪冠。據說唔洗讀書,體育資優生具備特權。書應該要讀,只不過靠體育入學嘅人唔需要特別去專注學業方面。所以聖公會年年奪冠。
但係區內就唔一定。籃球足球就更加難講。一間香港名校總不可能全部都係體育資優生吧。只不過個人運動方面,英國國教嘅學校經常都請啲資優生去讀。好多體育其實都唔係太過需要去玩。
但聖公會學校實在太多。嚴格來講都好難比得上聖公會學校。畢竟這是香港。而聖公宗係香港嘅歷史係非常悠久。甚至比起香港其他辦學團隊嘅名校還要勁。
只不過我個人對於聖公宗其實一無所知,也很難講聖公宗學校同其他基督教同天主教學校有咩具體嘅分別。我諗最大嘅分別係冇間武館係來自聖公會。其實香港人大多數都係唔係讀聖公會出身。
應該話相對少,大多數都係讀武館。讀武館其實重少。到底咩人先讀武館?大多數學生都係讀band2。band2堪稱香港教育界嘅標準。而band3係咪基礎上大多數都比起band2差,只不過讀書大家其實都一樣。唔會有太大嘅差別。
唔會因為band3而入唔到大學。年年總會有人入大學。只不過band3底子真係比較差。只不過我覺得書都係要讀。香港教育就係咁。並不是單純政府強制每一個學生都需要讀書,而係我哋真係需要讀書。
我哋需要一個地方學習抑或社交咩都好。係學校每一個人都係為咗將來或者自己而努力讀書。我諗人類可悲嘅本能。我哋讀書並不是為咗普魯士抑或政府之類,而係為咗我哋自己。
你當學校係遊戲中心抑或社交中心都好。所謂青少年就係需要一個地方去學習,無論增值自己提升自己內在嘅文化水平又抑或強化自己嘅學習能力。學校都係一個非常之好嘅學習社會嘅地方。
而學校同社會最大分別,學校就係學校,社會就係社會。學校係一個學習嘅地方,而社會係一個唔係教育嘅地方。反正都係玩。唔通學校認真學習嘅學生有好多?其實大多數學生係學校嘅時候都係玩,認真學習通常都係返屋企先做。
講真,我哋要應酬同學其實好忙。又唔可以唔理。娛樂八卦,到底你哋將學校當係咩嘢嘅地方。點講好,冇咩回憶嘅社交中心。專門聚集啲同齡圍埋一齊玩朋友遊戲。這也是國家所要求嘅一門社交技能。
監獄。也發生好多事。始終一個人十五年嘅光陰至少都要係學校渡過。話好唔好,就係校長太過長氣。這是職業所需。個個地方嘅校長都係一樣。正如警察、消防員需要體能好嘅一樣,校長長氣同樣都係每一個地方職業嘅特點。
間間學校都係,始終學校校長係一種需要同學生交流或者外界交流嘅職業。只不過大專以上嘅校長通常只係一年見一兩次。要善於溝通,雖然從學校睇完全唔覺,不過大多數校長都應該善於交流。
講真,校長講嘅嘢不但無聊而且完全冇營養又長又悶。偶然同一個話題重要幾年重複一次。南北方向布置呢啲咁基本嘅嘢,校長一年可以講兩三次。夏天又講,冬天又講。夏天可以擋太陽,冬天可以擋風,學校一開始嘅建設係幾咁深思熟慮,我係完全明白。
香港係坐北向南。冬暖夏涼,冬天係香港南面,所以操場係南面就可以有多啲太陽照住冇咁冬。而夏天相反,太陽係香港上空比較偏向北方,將係學校起係操場北方可以擋住太陽冇咁熱。
呢啲我堅係知,校長年年講唔止一次。而且香港冬天吹東北風,夏天吹南風。根本香港間間屋都係咁起。我完全唔明白有咩咁特別。你話間學校起係山坡上,重要斜起成個比薩斜塔咁樣就特別。
我完全想像得到日本校長年年都講佢哋嘅教室係幾咁特別。根本就係弱智設計。開放式教室都只係少數,講到成個日本全部學校都係開放式教室咁樣。大多數都係傳統教室。所謂學校就係咁樣嘅地方。
學校本來就好傳統,而校長就更加傳統。而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係比起學校更加傳統嘅東西。
我同你講就算係傳統文化都一定創新過學校本身。就連神道教都一定變得多過學校。學校簡直係永恆不變。就算去到異世界都一定係咁樣讀書。
讀書其實冇咩方法可言。其實都係死讀爛讀。填鴨式教育。鵝肝式教育。將食物灌入鴨類胃部嘅養殖方式被稱為填鴨。
然而真正嘅填鴨是不可能成功咁樣讀書,而所謂作答嘅過程其實真係填鴨冇咩分別。只要懂得填鴨每個人都可以考到高分。
可以話同天賦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嘅一門教育科目。但係卻是每個香港學生嘅日常。每一個香港人都善於填鴨而唔係講求天賦同自己。
填鴨這就是香港人對於教育嘅理解以及存在着香港人身上嘅特質。我也很難說這種教育方式是好是壞。
畢竟好似畢加索或者莫扎特這些具備天賦嘅人永遠都係少數,大多數嘅人都係平凡嘅人。就算填鴨填得幾勁又抑或成績考到幾高分都好。佢哋都只不過係考得高分嘅凡人,永遠都做唔到天才。
但就算外國嘅教育都只不過針對天才嘅教學。而所謂天才係從一開始就已經擁有天賦或者個人突出嘅地方,從而加強培訓。其實唔合理。因為除咗體育之外,一個人嘅天賦或者樂趣呢啲其實至少去到十五六歲先開始真係有啲起色。
除非好似莫扎特一開始就係音樂世家出生,否則大多數人其實都好似梵高一樣由二十六七歲先開始接觸藝術。而一般人可以理解藝術這一門學科嘅學科至少都要十八歲以上先真正懂得藝術嘅美。
因為藝術同自己靈魂息息相關嘅科目。除非你從小就經歷很多,否則真正可以理解藝術通常都係好後期嘅時候。至少對二十多歲嘅我來講,十八歲都算好晚期。
大多數嘅人都係平平凡凡、渾渾噩噩完全唔知為咩咁樣渡過。至少我就係咁樣。讀高中先有啲人生目標。就係考試,更具體來講就係考入大學。
我唔知道公唔公平,但係填鴨只需要努力就得。過程中真係唔需要講求咩嘢嘅天賦。可以話,天賦係香港人永遠唔相信嘅東西。因為從小我哋都教落社會永遠係需要努力嘅人。
講得潛力通常都未接受過香港嘅教育,係外面落來嘅外國人。浸過鹼水海。因為天賦同潛能永遠都係香港最唔需要嘅東西。
永遠唔相信天賦永遠係香港人嘅特質。甚至香港人從來都唔存在關於天賦同潛能嘅概念。只有浸過鹼水海接受過外國嘅教育先會提及天賦同潛能。但係對於香港人來講,根本就沒有天賦,又或者天賦根本就唔存在。香港社會需要嘅係努力,而唔係獨特嘅天賦。
其實幾好。因為大多數人都係凡人。一去到外國就變成畢加索又或者梵高是不可能存在。對於一個小學生最需要影響得最多係家庭而唔係教育。中學生其實只不過係小學生嘅延伸。
係香港人眼中,其實係同小學生係冇咩分別。而事實上都唔係太過適合海外留港嘅年歲。但係由小學升到去中學,影響得最多就係朋輩因素。核心亦都由家庭轉移到朋友。
所以就這方面來講,永遠都係本地好。因為通常海外留學嘅人到最後都係回流係香港發展。其實根本就冇任何意義。既然決定海外留學就應該順便係海外就業或者定居。回流返香港其實唔多人道。
外國人經常抱怨香港點點點。呢樣落後,果樣又唔夠開放。我同果班人講返去你哋嘅加拿大。講笑,香港作為一個多元化嘅社會,我又邊可能會咁做。少少嘅文化重可以包容。
但係問題,有啲外國人永遠都挑戰香港社會道德嘅底線。嚴重影響香港社會同家庭,我又點可以點做?唔通我又真係會容許外國人去破壞或者摧毀香港呢座城市一直以來所建設嘅東西以及核心價值又或者要有大愛去包容佢哋?
我無法做到。有啲文化上嘅差異永遠都有衝突。外國人覺得大麻係一種娛樂,我哋覺得係一種毒品。外國人流行LGBT同BLM,但係偏偏香港格格不入。就連遊戲都要政治正確,這對於香港人是永遠都無法接受嘅事情。
覺得香港永遠比西方落後這是西方人嘅自由,我又唔會覺得有咩問題。但係問題香港就係有香港社會自己一套約定俗成嘅核心價值觀。我都希望外國人會同樣尊重我哋香港一直以來所建立同珍惜嘅東西。
但就算鄙視其實都冇咩所謂。唔通真係趕走你咩。但我心底實在好難同呢啲所謂嘅海外華人係埋一齊。做一對值得尊重彼此交心嘅朋友。當然工作除外。我嘅立場一直如此。
不過我作為百分之百嘅香港人卻相信天賦是存在。學校不僅僅是學習嘅地方,更加是學生成長嘅地方。對於香港人來講,我哋人生有九成時間都係花在學校身上。
大多數香港人都熱愛學校,正如我哋熱愛生命一樣。並沒有人會覺得讀十八年書係白費。所謂成長其實都係這一回事。或者許多人覺得學校並沒有用,但其實所謂人生就是這一回事。
只要熱愛生命,那麼我相信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段時光是沒有任何作用。學校就更加如此,會迷惘會掙扎會努力。學校才會是發掘我哋自己自身嘅地方。
這並不僅僅是教育制度嘅問題。或者學習更多嘅科目可以發掘多啲自己嘅不同天賦同興趣。但我想講這些表面功夫是沒有任何作用。
學校之所以可以令到我哋自身發現自己唔同嘅地方。這是因為學校除咗學習嘅地方,更加是我哋生活嘅地方。而呢份被連登仔說成完全沒有用嘅時光,這就是學校最有用嘅部份。
你要知道好多連登仔會覺得讀band3不如讀提早讀VTC接受職業培訓會更加好。可能會更加有用,明知冇咩錢途。band3都唔會預咗入大學。
雖然對我來講大多數band2同band3其實都冇咩分別。2000年代我二佬嘅年代band2有一套說法,band1一車車入大學,band2一車車入IVE。
學校並不僅僅是學習更加是我哋生活嘅時光。正因如此,學校才會令到我哋自己可以發現自己不同嘅天賦。成長期無論開心抑或唔開心全部都係幾乎係學校渡過或者陪伴。如此冇用嘅時光卻是所有人心目中最重要嘅一番嘅寶物。
這與全世界任何一間學校嘅教育制度毫無關係。我相信學校本質嘅意義這一點係全世界所有學校都係共通。
對於我來講就更加是這樣。如此冇用嘅時光卻是我一生人最有用嘅時光。雖然有一點連登仔講得冇錯,我返學其實都係玩。卻是我人生成長最快嘅時光,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人生並不只有有用和無用。更多的是生活。至少對我來講其實幾享受學校生活嘅時光。成績甚麼,其實未必係最重要。
而我認為這一點對於人類是非常重要。人生並不能夠只盲目追求成績,還有其他方面是很重要。只有懂得這點才是我哋最大嘅天賦。
愉快學習當然是不可能,從現實中也當然是追求成績比較實際。但如果無法享受學校嘅過程,就算擁有幾多成績都只不過係空虛。
再者,無法享受嘅情況也根本上談不上天賦。最好嘅學習永遠都係與快樂相伴。能夠享受某種事情這才是我哋最大嘅天賦。
我也只有離開了學校才發現了這一點。我並不知道學習是否愉快,但學校卻是非常愉快。我認為這一點是比起任何教育制度更加重要嘅事情。
我哋人生毫無疑問係非常痛苦。但係能夠令到我哋有勇氣繼續前進,這種愉快嘅回憶才是學校最重要嘅地方。比起任何天賦都更加重要。
正因如此,莫扎特、貝多芬、梵高、畢加索才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備天賦嘅天才。熱愛生活才是我哋人類最大嘅天賦。
至少我而家非常享受呢一刻嘅感覺。而我也相信熱愛本身可以拯救人類。)
對於你來說,宅女是甚麼,就是給人一種很土的感覺。就是「網絡勝利組」的女主角的感覺。雖然似,但我並不討厭「網絡勝利組」的女主角,畢竟劇情很充實。說到底你到底是不是歧視宅女,「網絡勝利組」的女主根本是很宅和很土。雖然如此,但是我還是討厭不起。
(畢竟人物塑造其實都唔錯。無論個性、角色設計抑或故事內容我都覺得非常滿意。就只係動畫劇情太少。)
說到底為甚麼白石會惹我討厭?第四集入面,她與主角團工作完結之後,撕開假面具說終於可以放鬆,另一方面之前又卻和主角們有說有笑。這不是很正常,你要切身為白石想一想,田中君是一個甚麼樣的人?比著是你,你也會有和白石一樣的情緒。的確,就這點我的確是很無言。
1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SHca98MCy